9.紅斑性天皰瘡:鑒于EM可抑制白細胞趨化及產生炎癥反應的某些酶系,近年試用于本病。日服0.9~1.2克,連用2~4周,配合外用糖皮質激素及EM軟膏。
8.痤瘡:該病為青少年的多發病,目前缺乏理想藥物。鑒于其發…">
![]() |
|
|
||||||||||||||||||
專題推薦: 感冒 肺結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 糖尿病 痛風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 淋病 腫瘤 |
9.紅斑性天皰瘡:鑒于EM可抑制白細胞趨化及產生炎癥反應的某些酶系,近年試用于本病。日服0.9~1.2克,連用2~4周,配合外用糖皮質激素及EM軟膏。
8.痤瘡:該病為青少年的多發病,目前缺乏理想藥物。鑒于其發病與皮脂分泌亢進、皮脂腺導管角化、導管內細胞增生等有關,EM可抑制細胞外酯酶和白細胞趨化,預防并減少甘油三酯水解物罹發的炎癥反應,因而易奏效。常以1克/日口服配合軟膏劑局部涂抹,或1克加5%乙醇混勻后每日3~4次外涂,連用3周80%癥狀可完全消退。
7.慢性特發性假性腸梗阻(CIIP):CIIP病因不明,內臟神經和肌肉變性可能與發病有關。應用EM3.5毫克/千克靜滴,可使患者免受手術之苦。對假性結腸梗阻(Ogilvic綜合征)引起的腹脹、腹痛以EM0.5克,每日口服4次,可于24小時內緩解病情,使肛門通氣,一般10天痊愈。
6.胃排空障礙:除用于糖尿病人嚴重胃輕癱外,近年發現EM對Roux-y胃竇切除吻合及迷走神經切斷術術后發生的胃排空延遲、癌癥化療后的惡心嘔吐等有效,0.25克日服3次,睡前增加1次即可。可增加患者食欲和體重,不影響排便,長期使用易于耐受,新生兒胃壅滯癥每天用藥5~10毫克/千克,也有較好的效果。
5.反流性食管炎:近年實驗發現,在禁食或進食階段,EM可增加人體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壓力(LESP),促進食管下端蠕動,改善食管炎的一系列臨床癥狀。臨床以3.5毫克/千克小劑量靜滴可使LESP提高30%并維持150分鐘之久。故近來國外已嘗試EM單用或作為復方成分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4.便秘:Hasler發現,EM對結腸糞便的轉運具有推進作用,以0.25克每日4次口服,連續8天,可增加患者的大便次數,縮短結腸運動時間。可作為便秘患者的促結腸動力劑使用。
3.膽囊結石:目前認為,膽囊排空低下與成石有關,約半數膽石癥伴有餐后膽囊排空障礙。利用EM的促膽汁分泌和抑制膽汁淤積作用,治療膽石癥伴膽囊排空障礙者,日服EM0.5克,對膽囊動力缺陷有逆轉作用。
2.逆轉癌細胞耐藥:腫瘤細胞耐藥是化療失敗的重要原因。1989年以來陸續發現,EM在非毒性劑量下能逆轉纖維肉瘤、白血病細胞對放線菌素D、防糖胞苷及高三尖杉酯堿、柔紅霉素Ara-C等的體外耐受,加入EM500mg/ml即可與抗癌劑競爭性結合P-糖蛋白,阻止后者流出細胞而高濃度聚集于腫瘤細胞內,使療效增強。
1.平喘作用:英國學者發現,EM具有擬腎上腺糠皮質激素樣作用,細菌感染性疾病并可降低細胞色素P-450復合體活性,改善通氣癥狀。在日本,EM已被厚生省批準為治療彌漫性細支氣管炎哮喘的特效藥物,在患者無炎癥時用藥同樣奏效,故認為與抗感染作用無關。
紅霉素(EM)系抗細菌感染的傳統藥物,近年來國外多項研究發現,它對許多非細菌感染性疾病有較好的效果,茲介紹如下:
紅霉素對非細菌感染性疾病有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