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大多生長在山坡、草地、路旁、灌叢中及樹蔭下,海拔多在1300-3200米。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主要產于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此外,廣西、四川、陜西、山西也有分布。
蛇床子作為中國傳統中醫特有藥物。在中醫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溫腎助陽,祛風,燥濕,殺蟲等功效。蛇床子主治: 治男子陽痿,陰囊濕癢,女子帶下陰癢,子宮寒冷不孕,風濕痹痛,疥癬濕瘡等病;
蛇床子用法用量:內服,可煎湯,用量在3-9g,也可以入丸、散劑,如:蛇床子湯、蛇床子百部散、蛇床子苦參散。也可外用,根據病情適量采取,煎湯熏洗也可以做成坐藥、栓劑;或研細末調敷于患處。
但是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那么蛇床子除了以上幾大功效外有沒有其他副作用呢?
第一:據臨床實驗觀察,毒性反應蛇床子小鼠腹腔注射20ml/kg,在半小時內小鼠活動明顯減少,48小時內未見死亡。兔角膜實驗未見結膜紅腫、充血現象。大鼠40mg/kg灌胃,每日1次,共16天,體重、血象、生化指標和主要臟鏡檢均在正常范圍內,與對照組沒有明顯差異。
第二,至今為止,臨床應用本品,并未有不良反應的報告。病人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副作用。
因此,得出的結論是“蛇床子無毒”。
雖然實驗證明蛇床子對人體無副作用,但是服用蛇床子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在用蛇床子煎藥時藥氣濃烈,劑量大感內熱,若離得太近,容易產生惡心等副作用。
【2】 此藥物有依賴性,長時間服用,皮膚會變得很脆弱。
【3】 下焦有濕熱,或腎陰不足,相火易動以及精關不固者忌服。
【4】 《本草經集注》:“惡牡丹、巴豆、貝母。”
【5】 《本草經疏》:“腎家有火及下部有熱者勿服。”
【6】 《本經逢原》:“腎火易動,陽強經不固者勿服。”
不良反應:口干、嗜睡、胃部不舒服,外用可出現局部皮膚發紅、瘙癢。
不良反應機制:果實中含有揮發油,對胃部腸道有輕微的刺激作用。
雖然說中藥治本,但是也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二適當的選擇性服用中藥,切忌亂投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