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是怎么樣子的呢,一般我們要認識一個事物,在不能看見實物的情況下,最直接的就是看圖片了吧,就像一個人,你在不知道他是誰的情況下,想要找到他的話,肯定是有照片比較好吧,畢竟圖片更為直觀,讓我們一下就可以記住它;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白茅根植物圖片是什么樣子的吧。
白茅根,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洗凈,曬干,除去須根和膜質葉鞘,捆成小把。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植物的干燥根莖入藥。
功能,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主要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胃熱嘔吐,濕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相關配伍,竹木入肉:白茅根燒末,豬脂和涂之。風入成腫者,亦良。(《肘后方》)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小便出血:茅根煎湯,頻飲為佳。(《談野翁方》)解中酒毒,恐爛五臟:茅根汁,飲一升。(《千金方》)
白茅根,因其葉子形狀如長矛,所以人們稱之為“矛”;它的花和根是白顏色的,所以被稱為“白茅根”。白茅根的芽、花、根都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尤其它的根是用來治療各種出血癥的良藥。
白茅根是廣東民間春夏間常用以入湯羹的藥食兼備之品,其性寒味甘,入肺、胃、小腸經,為利水滲濕之物,具有涼血、清熱、利尿的效用。
春天氣溫漸暖,人若調適不當、休息不好、壓力過大等,很容易“上火”。而此時,正是白茅根旺長之季,路旁、山坡、草地上皆可見。中醫認為,白茅根性甘寒,入肺胃二經,有清火生津,涼血止血等功效。因此不妨采些新鮮茅根來煎水當茶喝。
據《本草綱目》記載,白茅根對除口臭、解酒毒、降血壓有良好的效果。
白茅根呈長圓柱形,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有光澤,具縱皺紋,節明顯,稍突起,節間長短不等,通常長1.5~3cm。體輕,質略脆,斷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狀排列,中柱淡黃色,易與皮部剝離。氣微,味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