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癥狀預防基本知識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腹膜后腫瘤中心羅成華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種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豬或人的一種急性、人畜共患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甲、乙、丙三種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甲型流感病毒根據其表面(H和N)結構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可分成許多亞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發現的血凝素有16個亞型(H1―H16),神經氨酸酶9個亞型(N1―N9)。
目前,已從豬身上分離到四種主要的亞型:H1N1、H1N2、H3N1和H3N2。
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豬群中全年可以傳播,發病率較高,病死率較低(豬的病死率為1%―4%)。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國等先后發生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該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是一種新型甲型H1N1病毒,可以人傳染人。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甲型H1N1流感的傳染源主要為病豬和攜帶病毒的豬,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證實可以傳播病毒。 感染這種病毒的動物均可傳播。傳播途徑主要為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感染的豬或其糞便、周圍污染的環境或氣溶膠等途徑傳播。 H1N1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染途徑與普通流感類似,通常是通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等。
臨床癥狀與體征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臨床早期癥狀與普通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進展,來勢兇猛、突然高熱、體溫超過39℃,甚至繼發嚴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癥、休克及Reye綜合征、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損傷,導致死亡。患者肺部體征常不明顯,部分患者可聞及濕羅音或有肺部實變體征等。
傳染期與潛伏期
現有資料表明,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傳染期為發病前1天至發病后7天。若病例發病7天后仍有發熱癥狀,表示仍具有傳染性。兒童,尤其是幼兒的傳染期可能長于7天。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潛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較流感、禽流感潛伏期長。
易感人群與高危人群
普遍易感。患者多數年齡在25歲至45歲之間,目前報道以青壯年為主,應注意老人和兒童。
從事養豬業者、在發病前1周內去過養豬、銷售及宰殺等場所者以及接觸豬流感病毒感染材料的實驗室工作人員為高危人群。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常發生在冬春季節,豬感染甲型H1N1流感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
甲型H1N1流感診斷標準
■醫學觀察病例曾到過甲型H1N1流感疫區,或與病豬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史,1周內出現流感臨床表現者。列為醫學觀察病例者,對其進行7天醫學觀察(根據病情可以居家或醫院隔離)。
■疑似病例曾到過疫區,或與病豬及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史(也可流行病學史不詳),1周內出現流感臨床表現,呼吸道分泌物、咽試子、痰液、血清H亞型病毒抗體陽性或核酸檢測陽性。
■臨床診斷病例被診斷為疑似病例,且與其有共同暴露史的人被診斷為確診病例者。
■確診病例從呼吸道標本或血清中分離到特定病毒;RT-PCR對上述標本檢測,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存在,經過測序證實,或兩次血清抗體滴度4倍升高,可確診為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
相關鏈接 歷史上暴發過的甲型流感
在1976年美國發生所謂的“新澤西事件”中,大約500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亞型病毒,該病毒與當時從豬體內分離的病毒相同,首次證實了在自然條件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從豬傳播給人。
1999年10月,香港1名10月齡的女嬰感染了甲型H3N2流感病毒,現已完全康復。這些年來,世界各地都有人感染豬流感病毒不同病毒株的報道,但并沒有大規模流行。近日墨西哥及美國等部分地區暴發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墨西哥和美國感染的病例屬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一個相同毒株。
病死率低于非典和人禽流感
針對此次暴發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流行強度和病死率情況,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李德新強調,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強度肯定超過SARS和人禽流感,但病死率不會高于SARS和人禽流感。
“我們正在與病毒賽跑。”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楊維中說,人感甲型H1N1豬流感病毒傳到中國的危險性是非常大的,目前中國的很多部門已經動員起來,圍堵這一病毒,但客觀上有很大難處,一是這種病毒通過空氣傳播,二是病人在感染病毒后、沒有發病之前就可以排毒,即已經具有了傳染性。
相關文章
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