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幼兒來說,包莖大多數是一個生理過程。家長無需太擔心。(資料圖片)
目前,醫(yī)學上對包莖的手術指征仍然存在著爭議,只有包皮口瘢痕性狹窄這種情況才絕對需要手術。
5歲的小虎前些日子在幼兒園常規(guī)體檢中被查出患有包莖,父母帶他到醫(yī)院求治。醫(yī)生建議先采用手法擴張治療,也就是用手強行將孩子的包皮向后推開,外翻包皮,顯露龜頭。
這種治療方法雖然有效,但會造成劇烈疼痛。小虎為此產生了強烈恐懼,每次治療都拼命掙扎哭喊。
心疼不已的父母商量著是否趕快做手術算了,但是,他們又聽說如果手術將孩子的包皮完全切除,龜頭將沒有包皮的遮蓋,這樣陰莖頭和褲子長期摩擦,會使敏感度下降,影響日后的性生活。這可如何是好?
家長:不要為包莖太操心
其實對幼兒來說,包莖大多數是一個生理過程。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新生兒中,僅有4%的包皮可以外翻,另有54%的包皮通過輕柔的手法后推可以顯露龜頭頂部。以后隨生長發(fā)育,包皮口將逐漸擴大后退,可以完全外翻顯露龜頭。絕大部分包莖并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就像嬰兒咿呀學語和蹣跚起步的時間,個體間可以存在很大差異,但最終孩子都會完成這一過程。
醫(yī)學上也沒有任何證據提示這一過程完成的早晚,對今后的生長發(fā)育或婚姻生活有影響。被認為擁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聰明頭腦的愛因斯坦,直到4歲才開口說話,他的父母和體檢醫(yī)生當時也一定非常焦急。因此,有時我們最好耐心等待。包莖絕大多數時候不會是孩子的麻煩,也不應該成為家長的心病。
包皮不應成為“替罪羊”
幼兒中尿頻、尿急常見,癥狀可以間歇性出現,好好停停,在男孩常常被歸咎于包莖。其實它們并非由尿路感染引起,也沒有包皮龜頭炎的表現,大多呈一種自限性過程。只是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往往非常擔心,非專業(yè)的醫(yī)生在家長的壓力下往往將包皮作為“替罪羊”,甚至不惜對它動刀。可是包皮環(huán)切術并不能真正改變這些癥狀,其治愈大多還是需要我們的耐心等待。
部分存在生理性包莖的幼兒排尿時,尿液可能聚集于包皮下,使局部包皮鼓成球形。這往往令家長很擔心,不惜讓孩子接受強行包皮擴張或手術。其實,幼兒本身對這一現象并不以為然。他們并不會感到任何不適。家長只需在平時洗澡和清潔時,向后輕輕推開孩子的包皮,顯露龜頭頂部,反復多次以后往往可以改變這一情況。
需要當心的是包皮龜頭炎
當然,患有包莖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與包皮有關的異常,最常見的就是包皮龜頭炎,這在未進行包皮環(huán)切手術的男孩中的發(fā)生率是4%。包皮龜頭炎表現為包皮紅腫以及少量滲出,多見于2~5歲的男孩。其發(fā)生可能與感染、損傷、局部刺激和接觸過敏有關。
對于多數患兒來說,包皮龜頭炎是一個自限性的疾病,并且隨年齡的增長而發(fā)生率下降。這也印證了隨著生理成熟,包皮可以外翻使得局部易于清潔。
包皮發(fā)生炎癥時,可以嘗試局部或全身的抗菌藥物治療。但很多時候僅需洗一個熱水澡局部清潔,就能緩解不適。而反復發(fā)作的包皮龜頭炎,是包皮環(huán)切術的相對手術指征。
手術不會影響性功能
目前,醫(yī)學上對包莖的手術指征仍然存在著爭議。不同的醫(yī)院甚至同一醫(yī)院的不同醫(yī)生,具體操作過程中都有差別。有時候家長在一家醫(yī)院得到的建議是觀察等待,而另一家醫(yī)院卻是立即手術,于是感到無所適從。其實,家長們自己心中應該有個譜:
1.只有一種情況絕對需要手術,那就是包皮口瘢痕性狹窄。與生理性包莖不同,瘢痕性包莖的包皮口可見堅硬的瘢痕組織使包皮口失去彈性,不能擴張后退顯露龜頭,一般只能通過包皮環(huán)切術進行治療,但瘢痕性包莖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較為少見。
2.即使是生理性包莖,而家長和醫(yī)生都認為應該手術,也不需過于擔心。雖然手術總有風險,但那種認為手術后陰莖頭和褲子長期摩擦會使敏感度下降,影響日后性生活的觀點,是缺乏依據的。試想,以色列等國家因為宗教原因,男孩都接受包皮環(huán)切手術,而北歐國家男孩接受包皮環(huán)切術的比例很低,但沒有任何證據提示這兩個地區(qū)成年男性的性功能障礙發(fā)生率有明顯區(qū)別。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