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則小故事:兩位媽媽分別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公園里玩耍。當看到美麗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時,兩個孩子奔跑著去追趕,不小心都摔倒了。
一位媽媽趕緊跑過去,抱住孩子心疼地說:“乖乖,摔疼了吧?”孩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好疼啊。”而另一位媽媽則站在一旁,淡淡地說:“沒關系,自己爬起來。”這位孩子若無其事地爬起來,又繼續奔跑著玩去了。
同樣是摔跤,為什么有的孩子顯得脆弱嬌氣,而有的孩子卻表現得堅強勇敢呢?這跟兩位媽媽不同的表現有關。前一位媽媽緊張不安的態度在暗示孩子,摔跤是很疼痛的,從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覺,使孩子變得嬌嫩,這是消極的暗示。而另一位媽媽淡然平靜的態度卻暗示著孩子,摔跤沒什么大不了,自己應該勇敢爬起來,這是積極的暗示。
心理學家說,暗示是指通過語言、手勢、表情等施加心理影響的過程,暗示的結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境、情緒、興趣、意志方面發生變化。暗示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暗”,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影響孩子稚嫩的心靈。
積極的心理暗示帶給孩子的是積極的認識和體驗。與說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含蓄而委婉,避免說理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抑感和逆反心理,使孩子于無形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舉止、以及堅強的情感意志。據調查,有接近90%在品質、意識、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現的人,年幼的時期都感受過來自家長的積極暗示。
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有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可塑性很強,所以,家長應注意善用積極暗示,避免消極暗示。家長從哪些方面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呢?
語言暗示
設喻法
教育孩子時,曉之以理的“理”,不一定非要直白地說出來,有時通過設喻、講故事、做游戲、角色體驗等點撥啟發孩子,讓其從中懂得道理,能達到很好的教育目的。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