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能源部“能效和可再生能源辦公室”網站首頁的顯著位置上,是美總統布什關于能源問題的一段呼吁,“我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就好比加在美國人民頭上的一項進口稅,大家每天都在為這個進口稅付賬,而且它還在逐年增加”。
能源部為此制定了詳細的節能政策,從各個層面推進節能。
美國石油消耗的66%都用在了交通方面。為了省油省錢,美國人已開始三思而后“行”。在《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5月份的一項調查中,對于“高油價對個人的影響”,認為影響很大或有些影響的人分別為58%和29%,63%的人因此減少了日常駕車次數,49%的人準備改變今夏的駕車旅游計劃。
為了從小培養節能意識,節能教育在美國日益普及。美國從幼兒園到12年級均有分年級的配套課程,內容包括了解最基本的能源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怎樣節能。能源部的“能源巧用”、“重塑美國”等項目也是針對學校設計的,提倡建設節能校園,重視節能教育。
調查顯示,一個典型的美國家庭每年的能耗支出超過1600美元,且存在浪費現象。所以美國政府機構的節能宣傳和民間組織的節能呼吁都指出,節能就是省你的錢,這一點頗得美國人認同。
美國孩子為何與中國的不同,來看看下面的內容!
不久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講去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一期由中美即將升入大學的高中生參與錄制的《對話》節目。在價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別給出了智慧、權力、真理、金錢和美的選項,美國同學幾乎驚人一致地選擇了真理和智慧。
而中國高中生除了有一個選擇了“美”,沒有一個選擇真理和智慧,有的選擇了財富,有的選擇了權力。
接下來是制定對非洲貧困兒童的援助計劃。中國學生先是歌頌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吟詠茶馬古道,然后有人彈古箏,有人彈鋼琴,有人吹蕭,外加大合唱,最后對非洲的援助計劃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只說組織去非洲旅游,組織募捐,還去非洲建希望小學等。有人發問,你們募捐,要我掏錢出來,我的錢都花在什么地方?我們的學生面面相覷,誰也回答不出來。
美國高中生的方案,則從一些也許我們都想不到的社會生活細節,如教育、就業、食物、飲用水、艾滋病、避孕等實際問題入手,每一項做什么,準備怎么做,甚至具體到每一項的預算,而那些預算竟然準確到幾角幾分。整個計劃拿來就可以進入實施階段。
我把此文貼到自己在新浪網的博客上,一下子招來十多萬個點擊,500多條留言。中國教育的失敗,刺痛了大部份網友的心靈。關于中國教育為什么如此失敗,原作者蕭淑珍女士已經作了頗為深入的分析。我沒有必要在此多嘴。但是,我作為文章的推薦者,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十多年的人,則有責任和讀者們分享自己的觀察:人家的教育為什么成功?
不妨從我六歲半女兒上幼兒園和小學的經歷說起。
她五歲時,參加了女童子軍(girl scouts)。這個組織在美國孩子中非常流行,但結構很松散,不過是幾個家長湊在一起,輪流志愿帶孩子而已。奇怪的是,那些志愿去給大家看孩子的家長,不僅不領任何報酬,自己還要繳錢。我妻子就是這樣繳錢“買到”了給人干活兒的機會。
女兒六歲時,童子軍派下差使:推銷餅乾。目的是培養孩子的社會和經營技能。我們在國內長大時都受過教育:美國是個金錢萬能的社會,從小就教孩子怎么賺錢。
這下子可得到印證了。童子軍的網站也直言不諱地介紹,美國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從在童子軍賣餅乾開始。組織者還繪聲繪色地說,有些大一點的孩子,特別有創意,跑到一些大公司辦公樓的門廳去賣,結果碰到一位企業總裁,一下子決定給自己的員工一人買一包,幾分鐘內,幾百包餅乾就銷出去了!
餅乾是很小一包,四美元,至少高于市場價30%。這么教孩子賺錢,是否過分呢?一試才明白,買童子軍的餅乾,沒有人嫌貴。剛開始時,女兒見了哪怕是熟人,害羞得話也說不出來。不過,大人們都特別熱情,一看她穿著童子軍的小制服怯生生地站在那里,就主動走過來問:你在干什么呀?是在賣餅乾嗎?我可以買幾包嗎?就這樣在“客戶”的引導和鼓勵下,她的買賣也開張了。許多買主告訴我們,他們都是在童子軍里賣餅乾長大的。漸漸地,女兒居然也敢主動張嘴推銷了。
餅乾有八種,有低熱量的健康餅乾,有巧克力的,等等,每次推銷,孩子要向人家解釋品種,告訴人家買某種餅乾的理由,然后算賬,四包餅乾,四塊錢一包,一共多少錢,算術也跟著學了。具體賣的辦法是先找顧客訂貨,登記大家購買的數量,然后“進貨”、“送貨”、收款,要走整個一個商業流程。幾個禮拜下來,女兒居然賣出了三十二包。總金額128美元。
餅乾賣完,大家湊在一起算賬,看看這個小群體的總收入是多少,讓孩子們討論錢該怎么花。結論是把錢一分為三,一部分給組織者,因為人家義務勞動,還要自己繳錢,不公平,至少孩子賣餅乾的收入能夠把志愿者倒貼進來的錢支付了。也就是說,孩子用自己的勞動,掙錢“雇用”了看自己的大人。第二部份錢,要捐給那些無家可歸者。這特別合女兒的心愿。因為她生在紐黑文,那是個很窮的城市。我們又沒有車,買菜來回走一個多小時,把她放在運動嬰兒車上推著,一路見到許多無家可歸者,所以她不到三歲就有個理想:長大開個餐館,窮人來吃飯不花錢,她只收富人的錢。用我們一些經濟學家的話,這恐怕也算是“向富人開槍”吧。第三部份錢,留下來給孩子們開個慶功會。
你如果看到人家這樣培養六歲的孩子,就很容易理解中美高中生的對比了。美國的孩子確實很實際,從小動手,賺錢算賬。他們都意識到錢能干許多事情,一分一角也不會疏忽。所以我現在也這樣教自己的女兒:你想要什么,必須先干點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讀書,練琴,幫家長干活。什么都不是白來的,必須自己掙來的。掙來錢后,用我們小時候的話來說,就是要想想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了。這種教育,改變了她的價值觀念。
她四、五歲時,有一次突然跟我說:“爸爸,我長大要嫁給王子,我不會嫁給普通的人。”我大吃一驚:她哪里來的這種價值觀念?后來一想才明白:她讀的書,看的卡通片,全是什么白雪公主、灰姑娘之類的內容,最后的大團圓就是好女孩兒嫁給王子。女兒這么長大怎么成呢?!我一度頗有些焦慮。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有一次她媽媽和她討論閱讀,書里面一位奶奶式的人物對自己的孫女和其小朋友們說,女孩長大嫁給王子,這輩子就大功告成了。媽媽問她什么看法。她馬上說那樣不好,因為那樣一個人只能當生活的“觀察者”,沒有辦法參與,學不到東西。看來,孩子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念,還是要看大人怎么教育。
我們這里大人教孩子什么呢?我們也組織過援助非洲災民等活動,那都是學校出面進行政治動員,就象搞運動一樣。孩子從中學會的,除了幾個意識形態教條外,就是如何打發上面派下來的差使。我們的家庭中,逢年過節,孩子們除了吃、放鞭炮,就是拿禮品、紅包,很少有象童子軍這樣民間自發的組織,由家長通過生活的細微末節自然地向孩子灌輸幫助他人的價值觀念。
我更有必要提醒讀者,美國的精英高中生,常常自己花錢到非洲等貧窮國家當志愿者,這一經歷,有時成為他們競爭進入一流大學的關鍵。所以他們對非洲的生活先生了如指掌也不奇怪。這一點,我在近著“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一書中有詳盡的介紹。人家那里沒有大道理,但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浸透著這樣的道德情操:
真理和智慧,是他們的價值;財富和權力,是他們實現這些價值的手段。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掌握了財富和金錢,而在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