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學看,“秋燥”的一系列癥狀與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有關。中醫則歸罪于氣候變化,認為夏季流汗過多,體內水分儲備不足,到了秋天,燥熱病邪趁虛入侵人體,首先犯肺,先傷肺津,次傷胃津,如繼續發展可耗傷肝腎津液,致使種種“失水”癥狀“閃亮登場”。
防范策略:秋燥致病主要是耗傷人體津液,故防治的關鍵在于滋陰潤燥,透解燥邪。妙招之一就是借助于食物之功,即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具體說來,一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蕓豆等;二是應季的蔬果類,如蘿卜、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三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如鴨肉、河魚、河蝦等。
食療尤其值得推薦,可兼收食物與藥物之療效: 秋梨湯新鮮鴨梨洗凈切塊,加水煮湯,每天喝幾次,宜于干咳頻繁者。 菊花飲白菊10克放入茶杯中,加少量白糖,用沸水沖泡3~5分鐘,溫涼后飲用。有改善咽干喉燥之用。 飴糖豆漿飴糖1匙放碗中,將滾沸濃豆漿沖入,攪勻飲用,每日1次。能寬中益氣,清熱涼血,潤肺止咳。 蜂蜜蘿卜汁蘿卜洗凈切碎,用紗布絞汁。每次取30毫升,加蜂蜜20毫克,用溫開水適量調服,每日3次。能健胃消食,化痰止咳,清熱解毒。
沙參粥沙參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將沙參煎取藥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粥,粥熟后加入冰糖早晚食用。
百合粥干百合30克研粉,粳米100克,加入冰糖適量,煮粥早晚服食。
四仁粥芝麻、松子仁、胡桃仁、甜杏仁各10克。四仁混合碾碎,加入粳米200克煮粥,調入白糖適量服食。
玉竹麥冬飲玉竹、麥冬各30克,水煎后去渣,加冰糖適量,隨時飲用。
蜜糖銀花露蜂蜜40克,銀花18克。先用水500毫升煎銀花,沸騰約2分鐘后去渣留汁,兌入蜂蜜隨時飲用。
三汁蜜鮮藕生梨2只,鮮藕、生蘿卜各250克,切碎共搗為汁,加入蜂蜜250克,蒸熟后沖水化服。
芡實蓮藕羹芡實60克,蓮藕、荸薺各100克,大棗20枚。芡實、蓮藕、荸薺搗碎,大棗去核,加水共煮成糊狀,放適量冰糖服食,每日1劑。可養胃生津,主治食欲不振、口渴咽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癥候。
豐胸 保濕 美白 防曬 抗皺 控油 除痘 祛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