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乳腺癌放療后的不良反應
- 乳腺癌放療后的不良反應
-
參與醫生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王朝英 副主任醫師

常見的放療后不良反應主要為一些并發癥,包括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即肺纖維化,還包括上肢水腫、心臟的毒性反應以及骨髓抑制等。其中放射性皮炎主要是由于局部皮膚接觸放療后出現的炎癥性改變,在接觸放射線照射后,由于防護不當或是用量不當,在短時間內接受大劑量的放射線照射,或是重復接受此治療,使患者容易出現放射性皮炎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紅腫、水泡等且不易愈合。第二是放射性肺炎,即肺纖維化。放射性肺炎是指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放療后,一些正常的肺組織受到放射性損害,出現炎癥性反應,如果癥狀較輕患者可能無任何癥狀。當放療后出現刺激性咳嗽、氣緊、心悸、胸痛,或是出現發燒或低熱癥狀,則很有可能是發生了放射性肺炎。一般放射性肺炎急性期是在2-3周內發生,也有一些患者是在放療結束后3個月才出現相應癥狀。患者如果癥狀嚴重可出現呼吸困難、合并感染甚至是呼吸衰竭,這時需及時給予患者相應處理。第三上肢水腫,乳腺癌患者經過手術及放療后,一部分患者患側上肢會發生腫脹,這是因為乳腺癌手術以及放療所造成的局部淋巴管的損傷及閉合,使正常淋巴回流受到阻礙,上肢逐漸出現腫脹,約半年后乳腺癌手術引起的患側上肢水腫會逐漸消退。但是經過放射治療后,淋巴管會再次封閉,影響回流,上肢水腫可能會存在很長一段時間。第四點是骨髓抑制,由于骨髓和淋巴細胞對放射線的高度敏感,一般在放療開始后的第二周即會出現白細胞下降、血小板計數下降等情況。另外一些患者可能未出現明顯臨床癥狀,或僅表現為疲乏、食欲下降等。白細胞下降后患者易出現感染,皮膚易出現瘀斑,皮膚創面難以愈合。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