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類風濕
-
參與醫生
北京醫院 劉愛華 主任醫師

類風濕即類風濕關節炎,是風濕免疫科中最常見的一種毀損性關節炎,表現的是一種對稱性的小關節受累為主要特征的慢性滑膜炎。嚴重的患者可以導致骨質的破壞、關節畸形,甚至可以致殘,部分患者還可以出現重要臟器受累的情況,如肺、腎、血液系統。目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并不是非常清楚,一般認為是在一定的遺傳背景下,環境因素誘發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關節癥狀和關節外的癥狀。關節癥狀主要是手部小關節、肩、肘、膝關節、踝關節以及足趾關節的晨僵、關節腫脹,部分患者可以出現變形、關節破壞。關節外可以有血液系統、肺、腎等多種臟器受累的情況,可以表現的是一種肺間質纖維化、貧血、出血、淋巴結腫大等情況。血清學化驗大部分患者可以有類風濕因子的陽性,以及其他類風濕關節炎相關的自身抗體的陽性。在治療上面,類風濕關節炎目前還沒有根治的辦法,但是通過慢作用的抗風濕藥、生物制劑以及小分子的靶向藥,可以很好地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活動,使類風濕關節炎達到長期的病情緩解狀態。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