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髖關節撞擊綜合征
- 什么是髖關節撞擊綜合征
-
參與醫生
四川省骨科醫院 楊磊 主治醫師

引起髖部疼痛的原因很多,一般髖關節疼痛的原因是退行性病變。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原因,除運動創傷、髖關節骨關節炎以外,還有比如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或者腰椎盤突出等,均可能引起髖關節局部疼痛,而髖關節撞擊綜合征就夾雜在中間,很容易被漏診。瑞士Ganz醫生從1999年發現該病后,第一次正式命名,之后其實歷史不長。國內因為運動醫學的發展不均衡,對于該病的認識不夠深入,所以容易漏診。很多20-30歲或40多歲的年輕人,髖關節查體無陽性體征,因髖關節臀部疼痛就診,大部分醫院醫生考慮為髖關節退變、髖關節骨關節炎或滑膜炎,更多認為是腰椎問題引起髖部疼痛,而把髖關節撞擊綜合征的患者漏診。影像學的特殊檢查,比如X光片以及單髖核磁的開展,對于該病的診斷起到了很大作用。從概念上講,髖關節撞擊綜合征并不是髖關節有外傷史,有被動或者主動的髖關節被撞擊。因為髖關節的結構是杵臼關節,即髖臼和股骨頭構成杵臼關節,當髖臼形態異常或者股骨頭的頭頸部形態異常。髖臼和股骨頭在活動時,在走路、運動、爬樓梯及久坐之后起身時,因為髖關節要主動屈伸活動,這時候股骨頭頸部和骨髖臼緣的撞擊叫髖關節撞擊綜合征。早期的髖關節撞擊綜合征不會有癥狀,隨著時間的增加,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撞擊久了之后再因為盂唇或者軟骨損傷,從而出現臨床癥狀。這時出現腹股溝區大轉子、髖關節外側或臀部的疼痛,來醫院通過專科查體、特殊影像學檢查來確診髖關節撞擊綜合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