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霧霾怎么防護
-
參與醫生
北京市懷柔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坑斌 主治醫師

當大氣中污染物質的數量、濃度和持續時間,達到有害程度,危害到人類的舒適、健康、福利或環境時,就形成了大氣污染,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霧霾。霾天氣下的空氣污染程度明顯高于正常天氣,其中顆粒物的污染程度最為顯著。同時也會伴有氣態污染物(SO2、NOx等)濃度的急劇增加,是一種嚴重的空氣污染現象。
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分為急性危害和慢性危害。急性危害主要是由大氣(特指室外環境空氣)污染物的濃度在短期內急劇增高,人群大量吸入污染物造成的急性危害;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癥狀,包括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咽喉痛、頭疼、嘔吐、心功能障礙、肺功能衰竭,誘發慢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急性發作等。慢性危害主要包括:1、長期刺激作用導致眼和呼吸系統慢性炎癥,如結膜炎、咽喉炎、氣管炎等,嚴重的會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進而導致肺心病;2、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在大氣污染嚴重的地區,居民唾液溶菌酶和分泌型IgA的含量均明顯下降,其他免疫指標也有所下降;3、加重慢性心腦血管疾病。霧霾是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的一個重要因素;4、加重變態反應或過敏性疾病,大氣中某些污染物如果具有致敏作用,可加重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5、增加發生肺癌的風險,國際癌癥研究所(IARC)已經將空氣污染物包括其中的顆粒物列為A類致癌物,國際上發表的綜述性文章認為,雖然總的來說空氣污染對癌癥的發生風險是比較低的,但針對肺癌來說,由于大氣污染物尤其是顆粒物中常常含有苯并芘、砷等致癌物,具有較高的風險。另外,空氣污染不僅可直接影響健康,它還可以通過長期間接效應,如通過影響太陽輻射和微小氣候,產生溫室效應、破壞臭氧層、形成酸雨等而影響我們的健康。
在描述空氣質量時,通常用顆粒物表述氣溶膠中的塵粒,目前大家比較熟悉的顆粒物包括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和超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PM10)是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μm的顆粒物。細顆粒物(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2.5μm的顆粒物。超細顆粒物(PM0.1)是指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0.1μm的顆粒物。這些顆粒物因粒徑小,只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可以觀察到。
對于重點場所的人群健康防護措施,具體如下:1、住宅:減少外出,避免吸煙,采用濕式清掃和適宜的空氣凈化措施,保持室內環境清潔。家中有孕婦、兒童和患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的敏感個體時,盡可能將室內空氣PM2.5的濃度降低至35μg/m3以下。如有身體不適及時就醫;2、校園:中小學校和幼兒園等教室內,宜采取空氣凈化設備等措施盡量降低PM2.5濃度,需要時可采用新風裝置引入新鮮空氣,防止二氧化碳濃度過高;3、公共場所。安裝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宜在系統中配備空氣凈化裝置;未安裝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宜在室內配備空氣凈化器。
在選擇防護產品時應注意:1、空氣凈化器:室內使用空氣凈化器可有效降低室內顆粒物濃度。目前市售的空氣凈化器主要采用濾網過濾和靜電除塵兩種方式去除空氣中的顆粒物。空氣凈化器應明確標識包括可凈化的污染物種類、潔凈空氣量(CADR)、污染物累積凈化量(CCM)、適用面積、噪聲等主要指標,其中CADR值越高,CCM值越大,凈化器凈化能力越高,使用壽命越長。在選擇凈化器時重點考慮CCM值,如CCM值為300mg時,適用面積為15-30m2。部分凈化器如靜電式凈化器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臭氧,選購時應關注凈化器釋放臭氧的濃度是否符合國家標準中的標準限值(0.10mg/m3)。使用空氣凈化器時,應注意適當通風換氣,并及時更換濾材;2、口罩。口罩按防護功能分為普通型(如防風、防花粉、防飛沫等)、防細菌型、防空氣污染型等。在空氣污染天氣時要選擇防空氣污染型口罩,此類口罩又分為帶氣閥和不帶氣閥兩種;選擇口罩時,優先選擇標有KN95、N95或FFP2及其以上標準的口罩,同時應考慮面部貼合性,尤其是兒童,應選擇兒童專用口罩。對于特殊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病人等呼吸困難的人群,應選擇帶氣閥的口罩;當出現使用者感覺阻力明顯升高,有憋氣感時,或者部件損壞、老化、破損或失效(如頭戴鼻夾斷裂、脫落或面罩本體破損、變形等)時,以及出現異味、臟污時,應及時更換口罩;口罩生產企業應按照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性口罩技術規范》的規定,在明顯部位附有清楚可辨識的標識。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