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癥狀和治療
-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癥狀和治療
-
參與醫生
天津市泰達醫院 趙蓮花 副主任醫師

睡眠呼吸暫停是指在連續7小時的睡眠時間當中發生30次以上的呼吸暫停,每次氣流終止10秒鐘以上或平均每小時低通氣次數超過5次,從而引發慢性低氧血癥以及高碳酸血癥為主的臨床綜合征。它又分為中樞型、阻塞型以及混合型三種類型,中樞型是指呼吸中樞神經曾因中風或者創傷等損害而引起的睡眠呼吸機能失調。常說的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可以導致心肺疾患、高血壓、腦血管病等并發癥,嚴重者還可以出現夜間猝死。它的發病機制是上氣道的狹窄和阻塞引起上氣道通氣不暢。導致上氣道狹窄和阻塞的原因很多,包括鼻中隔彎曲、鼻息肉、鼻甲肥大、扁桃體肥大、軟腭過長、下頜弓狹窄等等,而臨床表現主要為打鼾、睡眠中呼吸暫停、日間嗜睡、夜尿增多、頭痛、記憶力減退等。治療除要求患者側臥位以外,還要患者戒煙酒,肥胖者要進行減肥,還可以通過睡眠監測佩戴相應小型無創呼吸機,一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治療來減輕和消除上氣道阻塞,防止氣道軟組織塌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