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是什么意思
-
參與醫生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 杜志剛 主任醫師

焦慮是對自己、親人及朋友的生命安全、前途命運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不安的情緒,包含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不安等。
如事過境遷,患者的焦慮可能會解除。有的人并無客觀原因而長期處于焦慮的狀態,總感覺無緣無故的大禍臨頭,長期焦慮不安、坐臥不寧、惶恐不安的情況屬于病態,稱之為焦慮癥,一旦出現,需要進行相關調整,嚴重者可出現情感的障礙或情緒的波動。
臨床上,焦慮主要有三組癥狀,精神性焦慮,軀體性焦慮和運動性不安,具體如下:
1、精神性焦慮:表現為對日常瑣事的過度和持久的不安、擔心,患者對未來發生的或不明確的事件過度擔心,如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受欺負,出門是不是會被房頂上的花盆掉下來砸到,父母是不是過些日子要生病等,又稱之為預期性焦慮。杞人憂天就是精神焦慮,患者會出現易激惹、煩躁不安等;
2、軀體性焦慮:可出現類似于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又稱為植物性焦慮。患者可出現手腳心出汗、惡心、心慌、心率增快、頭暈、頭痛、口干、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腹瀉、腹痛、尿頻、尿急、耳鳴、看東西不清楚、渾身不適甚至手腳發麻、顫抖等;
3、運動性不安:患者可出現肌肉顫抖、身體發抖、坐臥不寧、無目的走動、易激惹、易發怒等,其表情緊張、痛苦,皮膚蒼白、多汗,小動作較多,總是漫無目的的瞎走、不安,有的患者會出現口吃,回答問題不清楚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