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餓死癌癥的說法是否靠譜
- 餓死癌癥的說法是否靠譜
-
參與醫生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石青 主任醫師

早在1971年哈佛大學,福克曼教授就提出餓死癌癥的理論,時至至今餓死癌癥仍不時見于報端,人類身體由活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幫助人們看見呼吸感受和思考,都需要能量和生存來履行職責。而這些能量主要來源于葡萄糖,癌癥也是細胞的一種,癌癥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癌細胞的快速分裂和生長,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能量,如果體內的葡萄糖含量不足,癌細胞則會掠奪其它細胞的營養來壯大自己。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腫瘤組織所占身體體積大還是正常身體組織的體積大,毫無疑問是正常組織。維持身體正常組織的健康,需要接收營養,維持正常代謝,若營養攝取不充分,身體免疫力就會下降。腫瘤仍然會發展,只是消耗機體的能量,導致更加消瘦虛弱而已。很多研究發現,體重是影響癌癥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相對瘦弱的癌癥患者更難以承受毒性的抗癌藥物打擊。若致癌過程中病人的體重明顯下降,是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因素之一,因而預后也比較差。臨床上也發現,抗癌治療后體重下降不明顯,能吃能睡能喝的患者預后較好,因而癌癥患者反而更應該重視營養,千萬不可輕信餓死癌癥的說法,國內有醫生做過這樣的研究,就是癌癥患者死亡以后,在太平間醫生在患者的腹中找到了活的癌細胞,就是說人死了癌細胞還活著,這就是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餓死癌細胞的說法不靠譜。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