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是什么
- 房間隔缺損介入封堵術是什么
-
參與醫生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熊向暉 副主任醫師

房間隔介入封堵術,該技術實際上誕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最早是在國外做研究的時候,發現房間隔缺損病人,可以使用叫做封堵器的設備,幫助病人把缺損部位封堵起來。房間隔缺損病人早期治療都是開胸做外科手術,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開始可以做介入手術治療。介入手術治療不需要開胸做手術,實際上是在人體的大靜脈血管,用的比較多的是股靜脈,大靜脈血管穿刺,送入導管,把封堵器放到缺損部位,然后在B超或者X線射線的引導下精確定位,然后在心房之間,即房間隔缺損部位,把封堵器打開。封堵器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傘一樣,放進去的時候是收起來的,到了缺損部位,定位好之后就把它張開,張開之后就可以把心房之間的缺損封堵起來,達到治療目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房間隔缺損封堵手術。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