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骨缺失患者的種植方法
- 骨缺失患者的種植方法
-
參與醫生
無錫口腔醫院 徐雷 主治醫師

常規來說,患者種植是在拔牙之后3-4個月,來醫院進行X光的影像學檢查和口腔檢查后決定是否種植。如果牙槽骨恢復良好,牙齦恢復良好,在鄰牙情況良好的條件下進行種植。特殊情況下患者的口腔牙槽骨牙齦恢復不好,比如患者拔牙之前有局部炎癥造成牙槽骨吸收,或者患者口腔有一些腫物,如囊腫術后造成整個頜骨萎縮,這時需要進行種植來恢復正常咀嚼功能。臨床常用的方法是告知患者相應的方案,通過患者的口腔掃描之后,進行一個3D的打印模型,然后根據患者缺失骨量的多少來進行設計3D鈦網,再根據3D鈦網需要的植骨范圍進行骨量植入,在患者骨量恢復到正常之后進行種植即可。當然還有簡單的,如患者拔牙之后就進行位點保存術。位點保存術就是患者拔牙之后牙槽窩是個洞,整個牙齒周圍的骨頭是缺損的,通過骨粉骨膜或者骨膠原的填充、覆蓋之后,患者長幾個月之后牙槽骨恢復到原有的跟鄰牙狀態一樣的形態之后進行種植。其目的是讓患者二期種植時創傷更小,而且可以恢復到原有的牙齦飽滿度,該法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方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