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5分鐘搞懂肺部感染
- 5分鐘搞懂肺部感染
-
參與醫生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 許旺 主任醫師

肺部感染我們也稱作下呼吸道感染或支氣管-肺感染,它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是臨床上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感染之一。一般包括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醫療相關性肺炎、支氣管擴張并感染以及肺膿腫等等。細菌性肺炎是最常見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也是對兒童和老年人健康威脅較大的疾病之一。目前,隨著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增多,耐藥菌的出現,讓肺部感染的治療越來越困難,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漸的升高。多數肺部感染的患者常出現呼吸道的不適癥狀,比如說咳嗽、咳痰、發熱等等。但也有部分不典型的肺部感染的患者,以消化道癥狀為主要表現,如不想吃飯、惡心、嘔吐等等,常常伴有一些發熱。通常肺部感染多起病比較急或者病情比較重,常見于感冒、勞累、受涼后出現的發熱,并且出現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道癥狀。病情比較重的患者可以造成敗血癥、膿毒血癥、感染性休克,或者伴發有胸膜炎、心包炎、腦膜炎等嚴重的并發癥。致病因素包括病原體的數量、致病菌的毒力、呼吸道局部和全身的免疫系統的防御力。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吸入、血行播散、鄰近感染部位的蔓延以及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誤吸來進入肺內,引起感染。常見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可通過體格檢查、血常規檢查、痰液的細菌涂片檢查、痰培養、影像學檢查、肺功能檢查等方法確診。確定病原體后可行針對性抗感染治療,常用的藥物有青霉素、頭孢菌素、喹諾酮類藥物。患者如果有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可以給予對癥治療。治療期間應注意加強護理,2-3h要翻身拍背1次,給予胃管鼻飼,肺部感染如果出現缺氧、紫紺等臨床表現的時候,應該及時進行氣管切開,從管內滴入抗生素,多吃高營養、高維生素食物,遵循醫囑用藥。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個人衛生,少去人群眾多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暖,加強鍛煉,出現癥狀盡早治療,做好預防。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