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乙狀結腸瘤手術后腸瘺怎么辦
- 乙狀結腸瘤手術后腸瘺怎么辦
-
參與醫生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熊偉 副主任醫師

腸癌手術后出現腸瘺占所有腸瘺的90%以上,是腹部外科中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隨著腸外營養的發展和重癥監護技術的進步,對腸瘺的病理、生理改變有進一步認識,目前腸瘺的治愈率不斷提高,但是盡管如此它的死亡率達20%左右,一旦懷疑腸瘺,需做到以下幾點:
1、明確診斷:明顯的腸外瘺其腹壁存在經久不愈合的創口,而且排出一些氣體或腸液比較容易做出診斷,有時瘺口較小或向腸腔內瘺不容易診斷,另外還要進一步了解腸瘺發生的原因是什么;腸瘺的類型、數量、部位和走行情況;瘺口遠端有沒有梗阻,有沒有其它病變;是否合并腹腔膿腫。
2、進行營養支持治療:就是全胃腸外營養,60年代以前腸瘺的死亡率接近40%-50%,其中營養不良的死亡率接近48%,70年代以后全胃腸外營養已經成為治療腸瘺的主要的措施之一,它改變了腸瘺的治療方法,以往是以手術治療為主,目前主要以保守治療為主;
3、使用生長抑素:它是治療腸瘺的一個關鍵因素之一,據文獻報道當應用腸外營養腸瘺的愈合率是16%-80%,愈合時間要20-35天,但是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生長抑素以后,瘺口的愈合率提高到82%,愈合的時間只需要1-14天顯示了它的優勢;
4、控制感染維護器官的功能:控制感染是腸瘺患者減少死亡率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它的控制感染的方法包括有,發現感染灶后有效的引流以及合理的針對性使用抗生素;
5、適時手術治療:目前手術原則一般是通過保守治療和控制營養狀況得到改善,瘺口流出的糞液較少時可以進行手術,對于一些較小的瘺口,也可以進行早期急診二次手術同時放管引流,保守治療效果肯定不好,較大的瘺口也需及早手術治療。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