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位置性眩暈怎么回事
- 位置性眩暈怎么回事
-
參與醫生

位置性眩暈在醫學上的全稱稱為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又稱耳石癥。人體耳朵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功能:聽力和聽覺感受器。它是個位置的感受器,在內耳中有兩個結構,一個是迷路,迷路管是聽覺、感受聽力。第二個是前庭,前庭包括三個半規管、橢圓囊、球囊,這幾個結構共同組成了三維立體結構。它們中有內淋巴液,當有些位置變化、內淋巴液流動的時候會刺激淋巴管中的位置感受細胞產生位置感受沖動,傳到大腦內,所以閉眼的時候也能夠感知到位置的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內淋巴液內會形成結晶,這些結晶通常附著在管壁上,或者主要附著在球囊、橢圓囊的壁上,當有位置變化的時候,這些結晶就會脫落并且流入半規管當中。流到半規管當中,位置變化之后,一側的耳朵里面是內淋巴液,另一側耳朵是內淋巴液加結晶,位置變化的時候兩側所產生的神經沖動的強度是不一樣的,這個時候就會產生眩暈。這就是導致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的發生,這個時候當患者靜止,耳石相對來說也是靜止的,不會產生強烈的刺激,所以患者可以沒有頭暈的癥狀。頭部位置發生變化的時候,隨著刺激的產生增加,會出現位置性頭暈的變化癥狀,這是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上是隨頭位而發生的眩暈癥狀,往往持續時間較短暫,數秒鐘就可以緩解,再次頭位變化的時候可以再次誘發。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