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是什么意思
- 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是什么意思
-
參與醫生
北京醫院 劉愛華 主任醫師

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血清當中的一種自身抗體,屬于瓜氨酸相關的自身抗體中的一種。通常正常人的此抗體為陰性,在臨床上,針對部分關節滑膜炎,持續且反復發作的患者。關節局部腫痛,尤其是在活動期,伴有明顯觸痛以及壓痛的患者。還有關節出現僵硬,關節周圍軟組織,呈現彌漫性腫脹的患者,通常會進行此抗體的檢測。若抗體陽性,其臨床意義如下:1、診斷類風濕關節炎:可以作為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臨床診斷的血清學診斷標準之一,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和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有一定相關性,能夠為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提供較好的實驗室的依據。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能夠達到75%-85%,且對于診斷類風濕關節炎的特異性較高;2、反映病情活動程度:抗突變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體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活動性,也有一定的相關性。高滴度的抗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類風濕關節炎的病情活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