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病毒性腦炎的輔助檢查方法
- 病毒性腦炎的輔助檢查方法
-
參與醫生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 劉敏 副主任醫師

病毒性腦炎主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結合輔助檢查來診斷。首先病人有臨床癥狀,如頭痛、嘔吐、抽搐、發熱、意識障礙、肢體癱瘓或者精神癥狀等。其次是體格檢查,可發現頸部抵抗、腦膜刺激征,然后再結合輔助檢查確診,輔助檢查主要包括:
1、血液檢查:表現為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有時也可以升高;
2、腦脊液檢查:表現為腦脊液無色透明,壓力正常或者增高,細胞數輕度增加,以淋巴細胞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蛋白輕度升高,未檢出細菌、真菌等;
3、病原學檢查:可以從不同標本如腦脊液、唾液、糞便、尿中進行病毒分離,提供病原學證據,具有確診價值,也可以通過血清學檢測、病毒抗原及特異性病毒抗體,還可以從腦組織和腦脊液中檢出病毒DNA序列,從而確定病原;
4、腦電圖檢查:多數病毒性腦炎有腦電圖異常,以彌漫性或局限性異常慢波背景活動為特征,少數伴有棘波、棘慢綜合波等癇樣放電,對病毒性腦炎的診斷有參考價值。但是腦電圖的表現無特異性,不能判斷病原,腦電圖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腦炎;
5、影像學檢查:主要用于評估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程度。嚴重病例的CT和磁共振可以顯示大小不等、界限不清、不規則低密度或高密度影,輕癥病例可沒有明顯的異常改變。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