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艾灸后怎么看濕氣排出
- 艾灸后怎么看濕氣排出
-
參與醫生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丁宇 副主任醫師

艾灸有溫腎壯陽的作用,還有散寒除濕、補陽氣、通經絡的作用。艾灸實際上看不出來濕氣排出,如果局部有濕氣,如腰背受寒濕,局部進行艾灸,患者會毛孔開起,出很多汗,此時有可能表濕出來。但是艾灸在絕大多數時候,看不到此類現象。對于里濕而言,是通過補充陽氣、溫經散寒作用,使體內寒濕之邪排出體外,此過程無法通過肉眼觀察,而是通過患者機能代謝,如小便、汗出等。患者可能會出現下肢水腫,下肢水腫表示有濕氣,此時灸的不一定是下肢,有可能會灸三陰交穴、太溪穴、涌泉穴等穴位,還會灸命門穴、腎俞穴等穴位。灸完后,當時看不見水腫消退,但是第2天腳腫可能會有所改變,此時濕氣可能從小便中排出。通常里濕不能看出濕氣排出,表濕有時可以看出來,局部皮膚有汗液、水液滲出。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