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吉蘭-巴雷綜合征是什么病
- 吉蘭-巴雷綜合征是什么病
-
參與醫生
煙臺毓璜頂醫院 宋孚霞 主任醫師

吉蘭-巴雷綜合征,又稱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炎,屬于周圍神經病范疇。最早在1859年,由國外的學者Landry發現了一種疾病,這種病人表現為逐漸加重的四肢癱瘓,從下肢、向上肢發展,當時稱為急性上行性麻痹。1916年國外學者Guillain Barre以及Strohl發現這類患者中,如果進行腰椎穿刺,可以發現腦脊液出現蛋白細胞分離現象,自此以后這類疾病稱為吉蘭-巴雷綜合征。以后有學者不斷的報道一些不典型的病例,所以現在稱作吉蘭-巴雷綜合征譜系疾病,包括經典的吉蘭-巴雷綜合征以及吉蘭-巴雷綜合征的變異型等多種類型。
人體運動神經屬于大的有髓神經,基本結構有中心軸突和纏繞在軸突表面的髓鞘。目前認為,吉蘭-巴雷綜合征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的某些成分與周圍神經髓鞘的某些成分相似,機體免疫系統發生錯誤識別,本應該針對病毒、細菌的免疫反應,卻針對周圍神經組織而引起周圍神經的破壞,周圍神經發生脫髓鞘,甚至嚴重的患者出現軸突損害。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