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脂肪變性
-
參與醫生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康鵬 主任醫師

脂肪變性是指非脂肪細胞到細胞漿內出現甘油三酯蓄積,通常由于營養障礙、感染、中毒和缺氧等引起,多發生于代謝旺盛、耗氧多的組織,如肝細胞、心肌纖維、腎小管上皮。一般消除病因后,變性細胞仍可恢復正常結構,嚴重脂肪變性細胞常發展為壞死,比如臨床上最常見的幾種脂肪變性。具體分析如下:1、肝脂肪變性是肝臟的肝細胞胞漿中出現脂肪低,脂質主要是中性脂肪,常見于缺氧、缺血、中毒、感染等因素,影響肝細胞脂肪代謝平衡,出現脂質在細胞內堆積。發生脂肪變性機制為脂肪合成或輸入過多,如肥胖病及糖尿病。脂肪氧化利用障礙,如中毒性肝炎,脂蛋白形成和輸出障礙,如化學性肝炎,重度脂肪變性,可引起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細胞壞死;2、心肌在正常情況下含有少量脂滴,脂肪變性時脂肪明顯增多,在嚴重貧血、中毒、感染、急慢性心力衰竭時,心肌可發生脂肪變性。在心下和心室的乳頭肌,及肉柱的靜脈血管周圍,可見灰黃色條紋或斑點,分布在色彩正常的心肌之間,外觀上呈黃紅相間的虎皮狀斑紋,故有虎斑心之稱。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