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梗阻性心肌病診斷標準
- 梗阻性心肌病診斷標準
-
參與醫生
煙臺毓璜頂醫院 范欽明 主任醫師

梗阻性心肌病一般通過超聲心動圖診斷,而無論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還是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均具有遺傳傾向,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史以及有猝死家族史的患者可以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是否存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一般在正常情況下,室間隔的厚度是8-12mm,超過15mm就要判斷是否存在梗阻的情況,并需要觀察室間隔。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主要表現在左心室肌肉的不對稱增生,尤其是室間隔肥厚。部分患者的肥厚部位不典型,可以發生在左心室靠近心尖部位,而非對稱性增厚導致左室流出道狹窄,射血困難,并造成梗阻。
超聲心動圖顯示舒張期室間隔的厚度≥15mm,或者是室間隔與左室后壁的厚度之比≥1.3則需考慮診斷,再者就是靜息或運動負荷超聲顯示左室流出道壓力階差≥30mmHg者,即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因此這種診斷就要從超聲去測量、去判斷。
部分患者平時活動以后出現癥狀,但是做超聲檢查沒問題。這種在靜息狀態下不出現梗阻者,但是懷疑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需要評估激發狀態下的情況,觀察活動以后或者是心肌收縮力增強以后有無梗阻。伴有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可見室間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內突出、二尖瓣前葉在收縮期前移、左心室順應性降低等。只要具備以上某一方面基本都可以明確診斷。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