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的服用時間
-
參與醫生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張前進 主任醫師

中藥的服用時間與病情、藥性有一定關系。多數情況下,藥物分早、晚兩次服用,即分飯前、飯后、空腹。具體如下:1、空腹和飯前:通常空腹與飯前情況相同,在空腹和飯前時,胃腸道沒有食物,這時服用藥物可以避免藥物與食物的混合,能使藥物迅速進入到腸中且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從而更好地發揮藥性。所以飯前服是通常在飯前半個小時服用的,如虛證的病人都可能用純補的藥物時,采取的是空腹和飯前服用;2、飯后:還有部分藥物可能對胃腸道有刺激,從而采取飯后服用,即飯后半個小時服用。因為這時的胃中有較多的食物,此時服藥可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黏膜刺激;3、特殊情況:但也有比較特殊的情況,如滋陰健胃、澀精止遺、緩下以及安神等藥物,在晚上服藥時,可以采取睡前服用而非采取飯后半小時。還有部分情況,如外感,即受到外邪、有表癥,可能需要發汗祛邪。此時可能就不是定時服用,時間不一而論,可能一天服用好幾次,如部分情況下,可能會1個小時一次,有時甚至半天的時間一劑藥就已用完。因此,對于服用中藥,具體的一劑湯藥需具體到每個病人使用藥物的方法,建議要咨詢開藥的醫生,以便弄清楚藥物具體服用的時間和方法。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