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血管狹窄如何介入治療
- 血管狹窄如何介入治療
-
參與醫生
煙臺毓璜頂醫院 孫博琳 副主任醫師

血管介入技術是近10年來逐漸興起的,能有效治療血管疾病方法,其具有創傷小、反應低、恢復快等優點,還具有靶向性特點,可使不能耐受手術以及耐藥患者得到有效治療。
血管介入手術是通過微創手段在皮膚上切一小口,用穿刺針穿刺進入血管內,之后建立通道,然后將特制導管、導絲順著血管通道到達出現問題部位血管,在到達指定位置后可以拔出導絲,通過中空導管將治療物質或材料送至指定位置,從而做到在血管內給出現問題血管進行治療。
血管狹窄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常見包括下肢動脈狹窄、髂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冠狀動脈狹窄、頸動脈狹窄以及顱內動脈狹窄。手術方式各不相同,但均需首先將導絲通過狹窄段,再通過導絲引入球囊導管,使用球囊對動脈狹窄段進行擴張,隨后根據擴張后造影表現再來決定是否需要同時行血管內支架植入術。在完成介入治療后,則需要口服抗血小板藥物進行治療,同時控制血糖、血脂、戒煙,并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下肢動脈血管成形術后,患者適當的進行運動鍛煉可促進康復,極為重要。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