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慢乙肝是什么意思
- 慢乙肝是什么意思
-
參與醫生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甄真 主任醫師

慢乙肝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簡稱,有以下特點:1、病程較長:通常認為乙肝病毒感染后,感染病程應>6個月,部分病人的病程可能不明顯,通常是因為乙肝病毒感染后起病比較隱性,多數病人可能早期沒有臨床表現,即沒有癥狀、體征,且肝功能正常;2、出現癥狀:無論是輕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或者是重度慢性肝炎,病人均可以出現輕重不等的乏力、納差、食欲不振、厭油膩、腹脹、惡心、嘔吐等臨床表現。嚴重的病人可能會出現黃疸,表現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或眼黃、尿黃的現象。更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腹脹比較明顯的現象,因此癥狀可輕、可重,可反復出現;3、出現慢性肝病的體征:即病人可出現慢性肝病面容,表現為面容晦暗、沒有光澤,可以出現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也可以出現皮膚、鞏膜的黃染;4、實驗室檢查異常:可看到肝功能異常,病人的白蛋白降低,A、G比值倒置,即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1,還可以出現ALT(谷丙轉氨酶)和AST(谷草轉氨酶)增高。重者可出現膽紅素增高,包括直接增高或間接增高,可以出現膽堿酯酶的降低。凝血酶原活動度通常為60%-80%,可出現肝功能異常。如果行B超檢查,可提示慢性肝病的表現,如光點粗糙、分布不均勻等,還可以表現為輕度的脾臟腫大,如果進行無創的肝纖維化檢測,會發現病人的肝纖維化處于異常狀態。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