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咯血量如何分級
-
參與醫生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陳玉琴 副主任醫師

咯血是指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因出血經口腔咯出,所以稱之為咯血,血通常是來源于下呼吸道。根據咯血量的不同,可以分為小量、中等量和大量咯血。如果24小時咯血量<100ml,叫做小量咯血,如果24小時咯血量>500ml,叫做大量咯血,如果24小時咯血量為100-500ml,叫做中等量咯血。另外如果一次的咯血量>100ml,也叫做大量咯血。咯血量背后都有潛在的疾病,疾病如果影響到大血管,咯血量就比較多,影響到毛細血管,咯血量就比較少,有時可以表現為痰中帶血。可以引起咯血的疾病較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1、支氣管、肺部疾病:如支氣管擴張合并咯血,肺結核合并咯血,肺癌合并咯血;2、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狹窄、左心功能衰竭、肺動脈壓力升高,此時患者可以出現咯血,因為心臟和肺臟的血管緊密相連,心臟可以影響到肺血管,造成咯血;3、全身性疾病:如傳染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風濕類疾病,往往會累及血液凝固功能,造成血小板下降或血管壁障礙,造成咯血。這一部分患者除咯血外,往往還會合并其他部位的出血。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