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血清過敏性休克的機制及防治原則
- 血清過敏性休克的機制及防治原則
-
參與醫生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黃山 副主任醫師

絕大多數的過敏性休克屬于Ⅰ型變態反應,外源性抗原物質,如某些藥物是不全抗原,進入機體后與蛋白質結合成為了全抗原,進入體內能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IgE抗體,其中IgE的量因體質差異較大;這些特異性IgE有較強的細胞特性,能與皮膚、支氣管、血管壁等靶細胞結合;當同一抗原物質再次與致敏的機體接觸時,就能激發廣泛的Ⅰ型變態反應;各種炎癥細胞釋放的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是造成組織器官水腫、滲出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質;其防治原則包括以下幾點:
1、應立即停藥,就地搶救:病人采取休克臥位吸氧,保護患者呼吸道,病人未脫離危險前不能挪動:密切觀察病人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以及意識、瞳孔變化等情況;
2、給予抗過敏藥物,立即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小兒應給0.01mg/kg,最大劑量0.5mg/次,皮下注射,必要時,每隔15分鐘重復一次:成人首次0.5mg皮下或肌注,酌情重復;用地塞米松5-10mg或者氫化可的松200mg,加葡萄糖注射液靜滴;還可以用抗組胺類藥物,可選用異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肌肉注射;
3、抗休克治療,及時給與平衡鹽補充血容量,如血壓仍不回升,需立即給予5%葡萄糖注射液40mL,加去甲腎上腺素20mg泵入,維持血壓治療;另外可嘗試針刺十宣、涌泉、足三里、人中,以及曲池等穴位;
4、如果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窒息或嚴重低氧,立即建立人工氣道以及機械通氣治療,如果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及時進行心肺復蘇術等搶救治療。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