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低血壓的癥狀及治療
- 低血壓的癥狀及治療
-
參與醫生
中日友好醫院 李菁 主任醫師

低血壓的主要癥狀及治療如下:一、癥狀:1、直立性頭暈:為較常見的表現,尤其是從躺著到坐起,或躺著時站起,這種體位變化時可出現頭暈,稱為直立性頭暈;2、眼前發黑:低血壓患者有時躺著,就會有眼前發黑的現象;3、出汗:低血壓患者可出現渾身一直出汗,渾身潮濕或出大汗的表現;4、乏力:低血壓患者可覺得渾身沒勁,實際是一種肌肉乏力的表現;5、心慌:低血壓患者可出現心跳較快、心慌的表現,或部分患者會有胸悶、胸口發緊、發悶的感覺,呼吸困難,可出現覺得空氣不夠用的情況;6、尿少:如部分老年患者可感覺較遲鈍,有時老年患者發生低血壓,可能沒感覺,但發現小便較少,此為低血壓較常見的現象。是因腎臟的血流灌注減少,就可出現尿少的表現;7、神志淡漠:部分低血壓老年患者出現淡漠,以及出現不太理人的表現,可誤認為是情緒不太好,實際可能發生低血壓。顱內的低灌注,造成患者整個意識狀態不欠佳,部分患者可感覺到煩躁,可能是低血壓引起的情緒變化,如煩躁,此為低血壓的常見癥狀。二、治療:1、體位:若出現低血壓應盡量平臥,避免站立,同時將腳抬高,呈現頭低腳高位,幫助血液回流,緩解低血壓造成的危害;2、保持灌注:較重要的是到醫院進行治療,通過輸注鹽水補充容量,找到低血壓的原因,以及使用升壓藥物。因有時需使用升壓藥物,才能保持住血壓,以及保持重要臟器的灌注;3、尋找病因:患者也需要在醫院尋找低血壓的原因,去除低血壓的病因,如出血、心衰等,去除病因后,通常才能保證患者的真正安全。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