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菌血癥
-
參與醫生
河南省人民醫院 曾艷麗 主任醫師

菌血癥指外界細菌通過體表入口或通過其他感染部位進入血液,在血液內繁殖并隨血流在全身播散,血液中即可出現病原菌。菌血癥常見病因為感染組織的外科手術、常規牙科操作 、感染下尿路插管、膿腫切開引流以及內置裝置的細菌生長,特別是靜脈注射和心內導管、導尿管和造口術內置器以及導管,均可以引起短暫的菌血癥。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體溫可以高達40℃-41℃或者出現低體溫,起病較急,病情較重且發展迅速。同時還可以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還可出現意識障礙、心跳加速、脈搏細數、呼吸急促以及呼吸困難、肝脾腫大等現象,重癥患者甚至可以表現為黃疸、皮下出血等。嚴重菌血癥的預后,取決于迅速而徹底的查明感染原時間。此外,還取決于原有疾病以及伴隨功能障礙等情況。創傷性內置物,特別是靜脈內或者尿路插管,應該迅速清除。獲取病原學檢查的標本之后,應該立即按照經驗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果存在內臟破裂,如腸道或膽囊壞疽等情況,必須進行手術治療,將膿腫切開引流。如果屬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可有多種細菌感染,預后較差。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