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什么是感染性休克
- 什么是感染性休克
-
參與醫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遲騁 副主任醫師

感染性休克是機體感染某些病原菌后,病原菌及毒素、細胞壁等成分進入宿主體內,引起宿主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反應,產生大量細胞因子、炎癥介質類物質,從而引發一系列的全身炎癥性反應綜合征,即發生感染中毒休克。感染性休克的致病原因分為病原體和宿主等,具體如下:1、病原體感染:如革蘭氏陰性桿菌中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腦炎球菌等,容易引起感染中毒休克。革蘭氏陽性球菌,比如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也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某些病毒感染,比如腎綜合征出血熱,也容易發生休克;2、宿主抵抗力差:不是所有人感染上述微生物,均會發生感染休克,如肝硬化、白血病、糖尿病或因為器官移植,服用免疫抑制劑,某些疾病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宿主抵抗力比較差,在感染上述微生物后,會發生感染性休克。臨床上對于已經證實存在感染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現非神經系統疾病導致的神志改變、體溫過低、超高體溫,如>40℃,或出現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尿量減少、血象明顯異常、皮膚濕冷、心率增快、呼吸增快、血壓下降,需高度警惕是否發生感染性休克。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