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臟萎縮的原因
-
參與醫生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衛燕東 副主任醫師

腎臟萎縮實際是形態式描述名詞,說明患者腎臟體積縮小。能夠造成腎萎縮狀態原因很多,通常都是慢性腎臟疾病長期損害腎臟,導致大部分腎臟組織被毀損,才會導致腎臟體積縮小。能夠導致腎萎縮的病因最常見慢性腎炎、高血壓腎病、系統性紅斑狼瘡、長期慢性紫癜性腎炎等,以上病因都會長期損害腎臟,導致腎臟萎縮,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萎縮病情通常不可逆轉。
人都有兩顆腎臟,左右各一,位于脊柱兩側。腎臟正常大小長徑10-12cm,寬5-6cm,厚度約3-4cm,腎實質厚度1.4-1.8cm,皮質厚度0.8-1.0cm,左腎略大。如果雙腎大小明顯差異,一側腎臟大小正常,而另一側腎臟明顯縮小,兩側上雙腎長徑相差達到1.0-1.5cm及以上,稱之為單腎萎縮,常見于缺血性腎病,如腎動脈狹窄。如果雙腎大小一致,長徑明顯低于正常,也就是10-12cm,多為8-8.5cm,被稱之為雙腎萎縮,可見于各種慢性腎臟疾病。但也有慢性腎臟疾病,腎臟的大小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增大,如糖尿病腎病、多囊腎腫瘤相關性腎病、腎臟淀粉樣病變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