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急性乙肝是怎么引起的
- 急性乙肝是怎么引起的
-
參與醫生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康鵬 主任醫師

急性乙肝全稱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指新近發生的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組織炎性病變。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乙肝病毒的水平傳播途徑,主要是性接觸傳播和血液傳播。由于其發病機制較復雜,研究資料不少但迄今尚未完全闡明。其肝細胞損傷并非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復制的結果,而是細胞毒性T細胞所介導。人感染乙肝病毒后,可引起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應答,并激發自身免疫反應及免疫調節功能的紊亂,這些免疫反應對乙肝的臨床表現及轉歸有重要意義。急性乙肝的特點具體如下:1、患者從未感染乙肝病毒,如果是乙肝帶毒者,雖然發病較急,但不能成為急性乙肝,而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急性發作;2、轉氨酶升高的幅度較大,在500-1000單位或更高;3、病程順利,無需特殊治療,通常不使用抗病毒藥;4、多數預后良好,少部分人的急性乙肝可能會發展為慢性乙肝;5、部分急性乙肝患者痊愈后,會出現乏力、食欲差、肝區不適等癥狀,但肝功能正常,稱為肝炎后的綜合征,并非慢性乙肝,不必有心理負擔。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