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生素是什么
-
參與醫生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王海彤 主任醫師

抗生素的來源是1929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培養皿中培養細菌時,發現從空氣中偶然落在培養基上的青霉菌,長出的菌落周圍沒有細菌生長,則認為青霉素產生某種化學物質,分泌到培養基里,抑制其它細菌生長。這種化學物質便是最新發現的抗生素的來源,叫青霉素。
抗生素是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一類的代謝產物,能干擾其它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現在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制作有轉基因工程菌培養液提取,以及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治療各種細菌感染或者致病微生物感染類疾病,一般情況下對使用抗生素的人、動物等,就是宿主不會產生嚴重副作用。
抗生素的作用具有選擇性,不同抗生素對不同病原菌的作用不同。對于某種抗生素敏感的病原菌種類稱為抗生素的抗菌譜,抗生素的使用原則應該根據病原菌種類,以及病原菌對于抗生素敏感性的結果,就是做藥敏試驗選用。如果是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不是抗生素適應癥。抗生素的種類可以根據病情輕重選擇,有不同制劑、劑型,可以口服、肌注,病情較重時可靜脈用藥,危重患者有時可以兩種抗生素聯合使用,或者甚至有時可能再加上其它,比如抗真菌類聯合使用,抗生素療效觀察一般需要3天,如果不見好轉,可以改用其它抗生素,如果見效,也不要馬上停藥,要根據藥物、病情需要用夠療程,要按療程治療。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肝腎功能損害,菌群失調,抗生素相關腹瀉以及細菌耐藥性增加,二重感染甚至延誤病情導致死亡等嚴重不良反應。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