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扭傷后正確的處理方法
- 扭傷后正確的處理方法
-
參與醫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李虎 主任醫師

扭傷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位的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關節活動不靈活,進而出現局部腫脹,常見處理方法如下:
1、局部制動:扭傷多發于腰、踝、膝、肩、肘、髖等關節部位,患者應注意損傷后制動,避免用力跺腳、扭腰,禁止對扭傷處使勁按壓、揉搓,更不要因剛扭傷疼痛不明顯,而繼續運動或高強度作業,不僅不會有助于扭傷緩解,反而會加速血液和身體組織液涌向傷處,從而形成更為嚴重腫脹;2、局部理療:扭傷24小時之內應該冷敷,扭傷是指軟組織扭傷,24小時之內扭傷的組織、韌帶、肌肉等部位會出血活躍,滲出明顯增加,腫脹也比較明顯,此時局部的冷敷、冰敷有利于控制滲出的發生,減輕腫脹程度,此時治療扭傷的主要目的,是盡快使受損的血管閉塞,減少局部組織出血和水腫,防止出血和減輕水腫。關節部位扭傷應該制動、冷敷、抬高患肢,活動時要佩戴支具,比如護踝、護膝,護肘、護腕等;3、藥物治療:扭傷的患者可以口服和局部外敷消炎鎮痛藥物,是加速修復和愈合的主要過程,貼膏建議使用消炎鎮痛藥膏,以及中藥藥膏或藏藥消痛貼膏,貼敷于患處,如腳踝扭傷,可以使用消痛貼的彈力款,其包裹性更強,貼敷更牢靠,再結合外用的乳劑,比如白脈軟膏或扶他林乳膠劑,每日涂抹與輕揉,1天1片藥膏加2次涂抹藥膏,消腫和解除疼痛效果更加明顯。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