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其實是很復雜的,每一種每一屬報告的種類都特別多,這其中免不了有很多長得很像的,如果不是特別內行的人根本就發現不了那些細微的差別;品種不同,作用也是有千差萬別的,比如說青蒿和艾草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說他們的生長環境和大體的外形,所以接下來就一起來看青蒿和艾草的區別有什么呢?
中藥青蒿之正品,中藥青蒿,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花蕾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切碎,曬干。古名菣(qìn)。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用于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是一種廉價的抗瘧疾藥。青蒿莖圓柱形,上部分枝,長30至80厘米,直徑0.2至0.6厘米表面黃綠色或棕黃色,具縱棱線質略硬,易折斷,斷面中部有髓。葉互生,暗綠色或棕綠色,卷縮易碎,完整者呈三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矩圓形或長橢圓形,兩面被短毛。氣香特異,味微苦,有清涼感。以色綠,葉多,香氣濃者為佳。
艾草,別名蕭茅、冰臺、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
全草有調經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濕之效。治月經不調﹑經痛腹痛﹑流產﹑子宮出血,根治風濕性關節炎﹑頭風﹑月內風等。因它可削冰令圓,又可炙百病,為醫家最常用之藥。現代實驗研究證明,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于避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