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手機看
分享
-
-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頸髓損傷怎樣康復治療
- 頸髓損傷怎樣康復治療
-
參與醫生
海南省人民醫院 賴秋雨 主管治療師

頸髓損傷患者的康復治療手段有物理療法,在臥床期、急性不穩定期要注意脊柱骨折部位的制動和保護,主要進行床邊關節活動訓練、肌肉力量加強訓練、呼吸功能訓練,還有膀胱功能訓練和床上的翻身訓練。為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可以先將患者的床頭逐步抬高至可以適應的位置,根據患者病情的情況,可以逐漸增加床頭的傾斜度,逐步過渡到60°,直至最后90°。若患者體位性低血壓嚴重,可加用下肢彈力帶、腹帶以減輕下肢和腹腔血液的淤積,在此基礎上開始坐起訓練。
離床期,也就是輪椅期,患者可逐步進行坐位平衡訓練、輪椅轉移訓練和輪椅與地面的轉移訓練。在臥床期,頸髓損傷患者的OT治療(作業療法)內容與PT治療(物理療法)內容基本相似。在輪椅期,由于患者大部分不具備手的抓握功能,因此需要借助自助器具來進食,并且還可以用于刷牙、寫字、敲鍵盤等。訓練時用的餐具,如碗、盤,應該是特殊制作,具有防滑、防撒等功能。根據患者的經濟情況,選用頭控、頜控、手控和器控等環境控制系統來完成開關電燈、窗簾、看電視、打電話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頸髓損傷常見的臨床表現為四肢、軀干不同程度的癱瘓,大小便障礙,患者常常表現為呼吸肌癱瘓,出現呼吸費勁、胸悶等表現,又因體位性低血壓,容易引起頭暈、眼花、心慌等表現。脊髓損傷根據損傷的程度不同,分為完全性損傷和不完全性損傷。不完全性損傷時,患者會感覺肛門外括約肌有隨意的收縮。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