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放射治療(簡稱放療),是利用放射線來殺滅腫瘤,是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約有75%的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接受放射治療。放療對頭頸部腫瘤、生殖系統腫瘤和霍奇金病等療效較好,對一些晚期腫瘤患者也有止痛、止血等作用,能減輕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但對于放療,人們往往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誤區一:“我得了惡性腫瘤,醫生建議放療,但射線對人體會有一定的損傷,不愿意放療。”
在臨床放射治療過程中,放射線對人體正常組織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造成一定的放射反應與損傷。事實上,現在對放療的毒副反應根本不必過分緊張,目前的放療設備和技術已經可以做到“三精放療”,即精確定位、精確計劃、精確照射。在制定治療計劃時,醫生會運用各種手段盡量避免對危險器官的照射,即使鄰近正常組織不可避免受到照射時,也能控制在不至于出現嚴重副反應的標準劑量范圍內。在實際放療過程中,放療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強度的治療,并根據治療目的的不同,如根治性、輔助性、姑息性而給予不同的照射范圍和照射劑量,醫生對放療的毒副反應處理會非常小心。
誤區二:“我雖然得了惡性腫瘤,但已經手術切除了,不需要放化療。”
很多患者及家屬認為手術切除了腫瘤就治好了癌癥,不了解惡性腫瘤具有轉移性和侵襲性,可通過淋巴和血液途徑向全身擴散。
誤區三:“放療是輔助,只適用于晚期癌癥病人。”
現代放療的新觀念是更多的早期實質器官腫瘤采取現代放療技術可獲得根治,如因內科疾病或不愿行手術切除的早期肺癌可以放療根治,取得與手術相似甚至更好的治療結果。很多手術切除困難的,與周圍血管粘連的腫瘤也可以采取放療得到根治。頭頸部腫瘤如鼻咽癌、喉癌和舌癌等可以通過同步放、化療得到根治。早期食管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也可以通過放療根治。
誤區四:“腫瘤轉移了,就無法治療了。”
腫瘤轉移部位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部分病人經過放化療及介入治療能夠使病情穩定,獲得長期的生存期限。部分病人可以行轉移部位的切除或聯合臟器切除術,以期達到二次根治的目的。還有一些病人,經過姑息放療,可減少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質量,并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
誤區五:“得了惡性腫瘤,經過手術、放化療,已經治愈,無需到醫院復查了。”
所有的惡性腫瘤都有復發和轉移的可能,而目前任何一種治療都不能從根本上消除這種可能,只是減少復發和轉移的幾率。放射治療也同樣如此。因此患者在放療結束后應該定期到醫院復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復發腫瘤。復查的時間一般可以在治療后的3~6個月,有些情況可以按醫生的要求在治療后1個月復查。以后每半年或1年復查一次。
對于腫瘤患者,第一次規范化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可能導致腫瘤復發,這樣就會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治愈率會明顯下降,所以建議患者就診要注意三個“專科因素”:
第一,腫瘤病人應該選擇腫瘤專科醫院看病;
第二,選擇綜合性醫院腫瘤專科;
第三,找腫瘤專科醫生來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