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是傳統醫學的一個分支,是中醫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山豆根就是中藥的一種,一起來了解了解。
山豆根的簡介
【中藥名】山豆根
【別名】廣豆根、苦豆根、土豆根。
【來源】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根及根莖。
【植物形態】直立或披散的常綠灌木。莖多分枝,小枝密被灰色短柔毛,有條狀棱。葉為奇數羽狀復葉,有小葉11~17片,小葉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1 片小葉較大,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密被灰棕色短柔毛。花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被灰色長柔毛;萼鐘狀,頂端5齒裂,被毛;花冠黃白色,蝶形;雄蕊10枚,連合成單體雄蕊;子房具短柄,有胚珠多個,密生柔毛;花柱彎曲。莢果串珠狀,內有3~5粒種子。
【產地分布】生于山地石隙或灌木叢中。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藥材性狀】根莖不規則結節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著生數條根。根長圓柱形,有分枝,長短不等。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有毒。歸肺經、胃經。
山豆根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利咽。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山豆根的用法用量
用量3~6克,煎服;外用適量,研末涂患處。用治火毒蘊結、咽喉腫痛;外治諸熱腫、毒蟲咬傷。
山豆根的選方
喉痛方:山豆根9g、射干9g、桔梗6g、牛蒡子6g、生甘草3g,水煎服。
擴展閱讀:
1、廣豆根成分: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臭豆鹼,甲基金雀花鹼等多種生物鹼及B-固甾醇,酚性成分,異黃酮。
2、山豆根成分:含蝙蝠葛堿,青藤鹼,漢防己鹼,多利諾林等多種生物鹼。
3、山豆根除以上兩種使用地區較廣外,根據《中藥鑒別手冊》記載:江蘇、安徽、湖北、山西、河南(部分地區)使用豆科木藍屬多種植物如:華東木藍、蘇木藍、陜甘木藍、宜昌木藍、花木藍等的根;云南所用為毛茛科植物滇豆根的根莖。昆明則用都可植物云南野豇豆的根。均屬于地產地銷,各隨地區用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