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甘遂3克 半夏9克(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滓)芍藥15克 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治留飲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后雖自覺輕快,但心下仍然堅滿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以蜜100毫升和藥汁,煎取200毫升,頓服之。
甘遂半夏湯的運用思路
【方藥歌訣】 甘遂半夏湯芍草,加蜜煎煮效果好,主治下利續堅滿,藥用相反效果高。
【學用導讀】 運用甘遂半夏湯主治病證,因方中既用甘遂又用甘草,所以臨證應當權衡病變證機而謹慎用之。
【中醫辨證】 大腸飲結證:下利膠結不暢,雖利后反覺舒服,但心下仍堅滿,按之似有物,腸間瀝瀝有水聲,或便結不通,苔滑膩,脈沉滑或伏。
用方思路:正確使用甘遂半夏湯,以主治大腸飲結證為基礎方,以主治胸中水結證為臨床擴大應用。
病變證機:邪熱內結,濁飲內生,熱飲相搏,以此而演變為大腸飲結病理病證。
審證要點:根據利下膠結不爽,心下堅滿,按之似有物,舌質淡,苔滑,脈緊或弦為用方審證要點。
【西醫辨病】 腸結核,腸粘連,骨結核,肺結核,結核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腹壁脂肪增多癥,慢性腸炎等。
【衷中參西】 合理運用甘遂半夏湯指導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無論是治療消化疾病,還是治療泌尿疾病等,都必須符合甘遂半夏湯主治病變證機與審證要點,以此才能取得治療效果。臨證選用甘遂半夏湯治療西醫疾病還可用于:乳糜尿,慢性前列腺炎,腎積水,慢性腎炎等。
【中醫治法】 攻逐水飲,潔凈腸腑。
【方藥西用】 具有強心利尿、促進腸胃蠕動、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結核、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等作用。
制作方法
【處方用藥】 甘遂大者,三枚(5g) 半夏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十二枚(8g) 芍藥五枚(15g) 甘草炙,如指大一枚(3g)
隨證加減用藥:若大便不暢者,加大黃、芒硝,以瀉下通便;若胃脘痞硬者,加桂枝、萊菔子,以通陽下氣;若腸鳴明顯者,加茯苓、澤瀉,以滲利水濕等。
【煎服方法】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藥汁煎服八合。頓服之。(現代研究甘遂主要成分難溶于水,故可煮余藥,沖服甘遂末。)
【方證研究】 水飲下注,膠結不解,則下利膠結不暢;水飲壅滯,濁氣不降,則利后心下堅滿不除,或心下堅滿按之似有物;水飲逆亂腸間,則腸間瀝瀝有水聲,或便結不通;苔滑膩,脈沉滑或伏均為大腸飲結之征。其治當攻逐水飲,潔凈腸腑。
方中甘遂降逆,攻逐飲邪,善行腸間經隧之飲邪。半夏醒脾燥濕,化飲降逆,宣暢氣機。芍藥補血益陰緩急。甘草益氣和中。蜜性甘緩,益氣和中,緩和甘遂與甘草之相反,并調和諸藥。
【使用禁忌】 脾胃虛弱證,慎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