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風藤能夠祛風濕,所以不論是中醫上還是臨床上,很多醫生習慣用它來治療風濕性疾病,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它的用法,各位還可以用它來泡酒或者是直接煎服。
青風藤的簡介
【名稱】:青風藤
【別名】:大風藤、吹風散、黑防己、排風藤、青防己
【藥材類別】:藤木類
【性味】:苦、辛,平。
①《本草便讀》:苦,平。
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苦辛,寒。
【歸經】:歸肝、脾經。
【入藥部分】:青藤和莖
【產地和分布】:生于山坡林緣、溝邊及灌叢中,攀援于樹上或巖石上。分布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形態特征】:多年生木質藤本,長可達20米。根塊狀。莖圓柱形,灰褐色,具細溝紋。葉互生,厚紙質或革質,卵圓形,長7~15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稍心形或近截形,全緣或3~7角狀淺裂,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近無毛,基出脈5~7;葉柄長5~15厘米。花單性異株,聚傘花序排成圓錐狀;花小,雄花萼片6,淡黃色,2輪,花瓣6,淡綠色,雄蕊9~12;雌花萼片、花瓣與雄花相似,具退化雄蕊9,心皮3,離生,花柱反曲。核果扁球形,熟時暗紅色。種子半月形。花期6~7月,果期8~9月。
青風藤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青風藤的功效與作用
祛風濕,利小便。治風濕痹痛,鶴膝風,水腫,腳氣。用于風濕痹痛,關節腫脹,麻痹瘙癢。
①《本草圖經》:治風。
②《綱目》: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
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行水利尿,瀉下焦血分濕熱。治風水腫,腳氣,風濕關節疼痛,口眼歪斜,癰腫惡瘡。
④《中國藥植志》:除濕,祛風,行氣,利水。治膀胱水腫,風腫,腳氣濕腫。
⑤《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驅風濕,通經絡。治風寒濕痹,鶴膝風,肢節腫痛。
青風藤的附方
①治一切諸風: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內,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內。用時先備梳三五把,量人虛實,以酒服一茶匙畢,將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發癢不可當,急以梳梳之。要癢止,即飲冷水-口便解。避風數日。(《瀕湖集簡方》青藤膏)
②治骨節風氣痛:大青木香根或莖葉適量,煎水常洗痛處。(《貴州民間藥物》)
擴展閱讀: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