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路通是一種中藥,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果實。冬季采摘,除去雜質,洗凈曬干,具有祛風通絡,利水除濕。治肢體痹痛,手足拘攣,胃痛,水腫,脹滿,經閉,乳少,癰疽,痔漏,疥癬,濕疹的作用。那么,路路通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1、疏肝氣,通經絡
路路通味苦微辛,能疏肝行氣,活血通絡,故可用于脘腹脹痛、婦女月經不調、乳結、乳汁不通等證。凡肝郁氣滯,胃脘脹痛者,可與木香、佛手、枳殼等配伍,以理氣和胃;凡少腹疼痛者,可與川楝子、延胡索、柴胡等同用,以疏肝止痛。凡婦女氣滯血瘀,月經不調者,可與當歸、香附、益母草等相合,以行氣活血;凡肝經郁滯,乳結脹痛者,可與青皮、絲瓜絡、穿山甲等相配,以疏肝通絡;凡產后乳汁不通者,可與王不留行、漏蘆、通草等并施,以通絡下乳。
2、祛風濕,利水道
路路通苦辛微香,能祛風燥濕、通利水道,故常用于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手足拘攣、水腫、小便不利、癰腫濕疹等證。凡風濕痹痛、肢體麻木、手足拘攣者,可與獨活、木瓜、當歸、雞血藤等配伍,以蠲痹養血。凡水腫、小便不利者,可與茯苓皮、澤瀉、車前子等同用,以利水消腫。凡癰腫、濕疹等證,則可與蒲公英、黃柏或苦參、蛇床子等相合,以清熱解毒或除濕斂瘡。
3、利水消腫
路路通不但能活血脈、通經絡,而且可利小便、逐伏飲,有明顯的利水消腫之功。
4、通絡益腎
現代醫學認為,腎炎的基本病理變化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腎小球局部血管造成微循環障礙,多屬中醫的濕熱郁滯,水瘀相兼。治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路路通既能行血脈、通經路,又能利水濕、除濕毒,對風熱濕毒為主要致病因素的急、慢性腎炎有百利而無一害。故多在辨證論治的同時配用二藥,常可提高臨床療效。
5、通經下乳
中醫認為,“血水同源”,“血乳同類”。能通活血脈的藥自然也能通經,可用于治療經閉、痛經、不孕等病癥;同樣,能通活血脈的藥也能下乳,主治產婦無乳或少乳屬瘀血阻滯者。
6、通痹止痛
路路通可活血通絡、舒筋利節、利水消腫、通痹止痛,是治療風寒(熱)濕痹的要藥之一,在祛風、清熱、散寒、除濕這些治療風寒(熱)濕痹的主打藥方中加入適量的路路通,常能起到“力挽狂瀾”的理想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