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西醫治療疾病總是會存在著一些弊端,比如說副作用比較大,所以中醫治療疾病在近些年來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牛膝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可能很多人對于這種中藥材的認識不多,甚至是一無所知的,也不知道它是用來做什么的,下面,專家就來介紹下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牛膝的簡介
【名稱】:牛膝
【別名】:百倍、牛莖、腳斯蹬、鐵牛膝、杜牛膝、懷牛膝、懷夕、真夕、懷膝、土牛膝、淮牛膝、紅牛膝、牛磕膝、牛克膝
【藥材類別】:根莖類
【性味】:苦;酸;性平。
①《本經》:味苦酸。
②《別錄》:酸,平,無毒。
③《本草正》:味苦甘,氣微涼。
【歸經】:入肝、腎經。
①《綱目》:足厥陰,少陰。
②《本草匯言》:入足三陰經。
【入藥部分】: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
【產地和分布】:分布于非洲、俄羅斯、越南、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以及中國。國內分布河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地。主產河南。
牛膝的功效與作用
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引敵國(火)下行;利尿通淋。主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閉癥瘕,肝陽眩暈。
①《本經》: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
②《別錄》:療傷中少氣,男腎陰消,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填骨髓,除腦中痛及腰脊痛,婦人月水不通,血結,益精,利陰氣,止發白。
③《藥性論》:治陰痿,補腎填精,逐惡血流結,助十二經脈。
④《日華子本草》:治腰膝軟怯冷弱,破癥結,排膿止痛,產后心腹痛并血運,落胎,壯陽。
⑤《本草衍義》:與蓯蓉浸酒服,益腎;竹木刺入肉,搗爛罨之,即出。
⑥張元素:強筋。
⑦《本草衍義補遺》:能引諸藥下行。
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強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墜胎,散結核,攻瘰疬,退癰疽、疥癩、血風、牛皮癬、膿窠。
⑨《綱目》:治久瘧寒熱,五淋尿血,莖中痛,下痢,喉痹,口瘡,齒痛,癰腫惡瘡,傷折。
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熱瘙痹,血燥拘攣,通膀胱澀秘,大腸干結,補髓填精,益陰活血。
⑾《本草備要》:酒蒸則益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攣,陰痿失溺,久瘧,下痢,傷中少氣,生用則散惡血,破癥結,治心腹諸痛,淋痛尿血,經閉難產,喉痹齒痛,癰疽惡瘡。
選方
①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兼治婦人血結腹堅痛:牛膝一大把并葉,不以多少,酒煮飲之。(《肘后方》)
②治室女月經不通,臍下堅結,大如杯升,發熱往來,下痢羸瘦,此為血瘕:干漆(杵細,炒令煙盡),牛膝(酒浸一宿)各一兩六錢(為末)。生地黃四兩八錢,取汁,慢火熬,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飲或溫酒下二丸,日再,勿妄加,病去止藥。(《三因方》萬病丸)
③治暴癥,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晝夜啼呼:牛膝二斤,以酒一斗,漬,密封,于熱炭火中溫令味出,服五合至一升,量力服之。(《補缺肘后方》)
④治胞衣不出:牛膝八兩,葵子一兩。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梅師集驗方》)
⑤取胎:用雄土牛膝一兩,真麝香一錢,搗勻,溶蠟搓成長條,插入陰戶,即能墜胎。(《藥鑒》)
⑥治喉痹、乳蛾:新鮮牛膝根一握,艾葉七片。搗,和人乳,取汁灌入鼻內,須臾痰涎從口鼻出。無艾亦可。(《綱目》)
⑦治癰癤已潰: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瘡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葉及地錦草各一握,搗,(敷)其上,隨干隨換。(《陳日華經驗方》)
⑧治口中及舌上生瘡,爛:牛膝酒漬含漱之,無酒者空含亦佳。(《肘后方》)
⑨治風瘙隱疹、骨疽、癩病:牛膝為末,酒下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⑩治金瘡痛:生牛膝搗敷瘡上。(《梅師集驗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搗汁滴鼻;或研末撒入牙縫。
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凡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下元不固,夢遺失精,月經過多,及孕婦均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惡螢火,龜甲,陸英。畏白前。
②《品匯精要》:妊婦不可服。
③《本草經疏》:經閉未久,疑似有娠者勿用;上焦藥中勿入;血崩不止者忌之。
④《本草通玄》:夢遺失精者,在所當禁。
⑤《本草正》:臟寒便滑,下元不固者當忌用之。
⑥《藥品化義》:若瀉痢脾虛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⑦《得配本草》:中氣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