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姜糖自清乾隆沿襲下來,一直在湘西地盤流傳,至20世紀60年代中斷。三年困難時期的“苦日子”,人們食不裹腹,農民不種生姜,食糖斷絕供應,使得姜糖無料加工,在近四十年時間里姜糖在市面上銷聲匿跡。
鳳凰古城目前浮出水面的多家姜糖作坊,大多是下崗工人所為。他們自食其力,突發奇想地挖掘出老祖宗的傳世良方并在市場上一炮打響。
一、姜糖的制成
姜糖由白糖、冰糖、核桃粉、薄荷再加少量姜制作的清淡味和較多姜、核桃粉、紅糖制作的濃香味,有驅寒散熱,潤肺暖胃,化痰止咳之功效。鳳凰古城內到處都可見賣姜糖的作坊,隨時還可欣賞到鳳凰人制作姜糖的場面。
姜糖,系鳳凰傳統的獨家特產,起源于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
姜糖特產的成型,源于鳳凰民間治風寒感冒的一種小配方。人吃五谷雜糧,終年操心勞作,偶遇風寒,難免會生出病痛。對于這種小疾,鳳凰人一般不求助于醫,他們自己解救自己,切幾片姜拌以紅糖在瓦缽里煎煮,到了一定火候,就著熱湯服下,蓋上棉被,發出一身大汗,便感一身輕快,體復如初。
謂之姜糖,主要成分為姜與糖。姜乃中國傳統的中草藥。所以,古人留下的食養口訣有:女子三日不斷藕,男子三日不斷姜,早晨吃片姜,賽過人參湯,常吃蘿卜和生姜,不用醫生開藥方。
二、姜糖鑒別小常識
1、姜糖上有蜂窩眼說明加了膨松劑;
2、姜糖較辣但缺姜味是加了辣椒粉;
3、姜糖失味是加了明礬、香精,此類少見;
4、姜糖粘手、淡色、粘牙是水分多;
5、味苦的姜糖多是熬制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