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木,中藥名。為苦木科植物苦木的干燥枝及葉,夏、秋二季采收,干燥。性味苦寒;有小毒。具有清熱,祛濕,解毒之功效,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瘡癤,毒蛇咬傷。
苦木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燥濕殺蟲。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腸炎、痢疾、膽道感染、瘡癤、疥癬、濕疹、水火燙傷、毒蛇咬傷。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瘡癤,毒蛇咬傷。用于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腹瀉下痢,濕疹,瘡癤,毒蛇咬傷。
如何挑選苦木
莖類圓形,粗達30cm,或切片厚1cm。表面灰綠色或淡棕色,散布不規則灰白色斑紋。樹心處的塊片呈深黃色。橫切片年輪明顯,射線放射狀排列。質堅硬,折斷面纖維狀。氣微,味苦。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外為木栓細胞,栓內層有纖維,單個或2-20個成束散在,薄壁細胞內有單晶及少數簇晶,韌皮部有許多纖維束切向排列呈層狀,纖維壁薄,弱木化,縱切面觀長140-240μm,直徑12-20μm,兩端細尖;射線內有單晶或簇晶,簇晶直徑16-20μm。木質部由導管、木纖維及木細胞組成,均木化,導管內常含黃棕色內含物。木射線1-5列細胞,具單紋孔,含淀粉粒。
苦木的制作技巧
內服:煎湯,6-15g,大劑量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調敷;或浸酒搽。
苦木副作用
苦木有小毒,主要含苦木堿等成分,苦木堿可使血壓降低,減慢心率,同時減少腎血流量,減少心排出量及心室的功能。苦木堿能抑制頸動脈竇加壓反射,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產生降壓作用。還有a受體阻斷作用。服用中毒后可出現咽炎、嘔吐、腹瀉、眩暈、抽搐,嚴重者可致死亡。應用其注射液后有心慌、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出冷汗,繼而坐立不安,嚴重者 可引起過敏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