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禁忌,是指兩種以上藥物混合使用或藥物制成制劑時,發生體外的相互作用,出現使藥物中和、水解、破壞失效等理化反應,這時可能發生渾濁、沉淀、產生氣體及變色等外觀異常的現象。
有些藥品配伍使藥物的治療作用減弱,導致治療失??;有些藥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強,引起嚴重不良反應;還有些藥品配伍使治療作用過度增強,超出了機體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應,乃至危害病人等。這些配伍均屬配伍禁忌。
逍遙散的配伍
逍遙散處方:甘草微炙赤 半兩、當歸去苗,銼,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藥白術、柴胡去苗,各一兩
逍遙散為肝郁血虛,脾失健運之證而設。肝為藏血之臟,性喜條達而主疏泄,體陰用陽。若七情郁結,肝失條達,或陰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體失養,皆可使肝氣橫逆,脅痛,寒熱,頭痛,目眩等證隨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氣也”(《靈樞·平人絕谷篇》)。
神疲食少,是脾虛運化無力之故。脾虛氣弱則統血無權,肝郁血虛則疏泄不利,所以月經不調,乳房脹痛。此時疏肝解郁,固然是當務之急,而養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廢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當歸、白芍養血柔肝。
尤其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郁血虛之要藥。白術、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雖為佐使之品,卻有襄贊之功。生姜燒過,溫胃和中之力益專,薄荷少許,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熱。如此配伍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藥周到,故為調和肝脾之名方。
配伍特點:體用兼顧,氣血同治,肝脾同調。
本方是調肝養血的代表方劑,又是婦科調經的常用方劑。凡臨床上出現以兩脅脹痛、神疲食少、月經不調、脈弦而虛等為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加減法:若肝郁氣滯甚者,加香附、陳皮以疏肝解郁;血虛甚者,加熟地以養血;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梔子以清熱涼血。
使用注意:情志不遂之抑郁者,應輔以心理治療,使患者心情樂觀,方能獲效。
傷寒《馬元儀醫案》:惡寒發熱,倦怠懶言,神氣怯弱,兩脈虛弦,此甲木內郁,生氣不榮,陽明受病也。是皆木郁土衰之故,木氣既郁,惟和風可以達之,陰雨可以滋之,逍遙散。
肝郁內熱《南雅堂醫案》:肝郁木不條達,致成內熱,擬用逍遙散。加減法:柴胡1錢5分,當歸身2錢,炒白芍2錢,白茯苓3錢,廣郁金1錢,甘草7分,薄荷5分,生姜1片。
嘔吐《南雅堂醫案》:嘔吐時作時止,每吐必盡傾而出,癥系肝郁所致,法宜開郁平肝,庶木氣條達,則其患自平。仿逍遙散法:柴胡1錢,白芍藥3錢,白術3錢,當歸身2錢,白茯苓3錢,陳皮8分,甘草5分,生姜2片。
月經不調《南雅堂醫案》:經水不調,咳嗽,潮熱往來,骨蒸勞熱,口干,大小便不爽,血虛肝燥使然,擬用逍遙散。
血風瘡《外科發揮》:一婦人患此作癢,五心煩熱,以逍遙散數劑而止。
牙痛《校注婦人良方》:一婦人發熱齒痛,日晡益甚,月水不調,此脾經血虛,用逍遙散加升麻尋愈。后因怒復痛,仍以前藥加川芎而痊。
逍遙散中有柴胡,不宜配伍含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如氫氧化鋁制劑、鈣制劑、亞鐵制劑等。因為會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