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角度講,石榴皮有澀腸止遺、止血止帶、殺蟲斂瘡的功效;從西醫角度來說,石榴皮對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霍亂弧菌等腸內致病菌皆有抑制作用。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醫方務必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那么,石榴皮曬干以后可不可以吃呢
石榴皮干了能吃嗎
石榴皮曬干以后也是不可多得藥材,曬干后是可以泡水喝的。
石榴皮的功效
《本草綱目》認為,石榴皮味甘酸澀,性溫,止下痢,治筋骨風、腰腳不遂、步行攣急疼痛。取汁點目,止淚下;煎服,下蛔蟲,止瀉痢。
(一)石榴皮的性味歸經
味酸、澀,性溫。有小毒。歸大腸、腎經。質澀收斂。
《本草元命苞》:“味酸、澀。”
《品匯精要》:“甘、酸,溫,收。”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大腸、腎二經。”
《馮氏錦囊.藥性》:“入肝、脾、腎三經。”
《廣西中藥志》:“味苦、澀,性溫,有毒。”
(二)石榴皮的功效主治
澀腸止瀉;止血;驅蟲;痢疾;腸風下血;崩漏;帶下;害蟲。主鼻衄;中耳炎;創傷出血;月經不調;紅崩白帶;牙痛;吐血;久瀉;久痢;便血;脫肛;滑精;崩漏;帶下;蟲積腹痛;疥癬。用于久瀉,久痢,便血,脫肛,崩漏,白帶,蟲積腹痛。
澀腸止瀉,取鮮石榴皮1000克或干品500克,洗凈加水煎煮2次,每次煎30分鐘,去渣取汁,將兩煎藥液混勻,用文火濃縮成膏,加入蜂蜜300克,攪勻至沸停火,晾涼后裝瓶備用。此膏適用于久瀉久痢、腸炎、菌痢、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等癥。口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白開水沖服。慢性胃炎患者不宜服用。
驅蛔定痛,用于蛔蟲引起的腹痛,可與檳榔等份研末沖服。
殺蟲止癢,用于疥癩瘡癬等皮膚病,可用本品鮮皮擦局部或煎水洗。
收斂止痢,取石榴皮、茄根各60克,先將茄根燒成灰(存性),研末,石榴皮研成細末,兩藥混勻,每服9克,用紅糖水送服。此方適于慢性痢疾久治不愈者,急性菌痢忌服。